第18部分(第3/4 頁)
況更是如此。其實,這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父親就失去了他的男性氣概。戰後的日本男人失去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一個男人的威嚴。即使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父親既不罵他,又不打他,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來避免家裡出現風波,這樣的父親不可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威嚴的形象。
那麼,身為一個父親應當如何以自己特有的男性氣質來影響自己的孩子呢?
對孩子的教育至少從兩歲時就應該開始了。尤其是現在很重視三歲前的幼兒教育。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幼兒教育並不是對孩子教育的全部內容。因為人的才能各式各樣,而且隨時都有可能被開發出來。因此,我們要使孩子具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和意志、開發他們的潛能,這才是教育的關鍵所在。
現在,母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她們卻經常人云亦云,想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步調一致。身為一個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應充分發揮自已的女性氣質,比如溫柔、微笑、穩重、安靜、思考有深度等特點和氣質。
但是,現在的母親卻把一些壞的方面教給了孩子,比如急躁等。例如,被孩子們問到一些有關數理方面的問題,如果她們不懂,便會覺得臉上無光而想法避免回答問題或氣憤地罵孩子之類的情形,其實,這時她們應當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一道努力,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母親的女性氣質是不夠的,父親還應發揮他的男性氣質。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培養一個人性格的過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更應充分利用他們的行動力、意志力,以促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育”勝於“教”
現在的年輕父親大都早上一起床就不得不馬上趕往公司,而等到他晚上下班回家時孩子已經睡著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好是早點起床。雖然說孩子到了二三歲要上幼兒園,但在此之前他卻需要父親陪著一起鍛鍊。
在玩耍時,孩子可從父親身上體會到力量、意志、膽量,而這些都是母親所沒有的。即使沒什麼時間陪孩子這樣玩耍,但至少一家人應儘量能一起進早餐。那麼,在吃飯前,父親就可以花一點時間,哪怕是一二十分鐘也好,陪孩子到外面去散散步、玩耍。父母所作的這種努力對孩子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父母在營造家庭環境、氣氛方面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早上起床後,夫妻應在孩子的面前互相問好:因為一句簡單的問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有了父母的榜樣,孩子以後不管碰上誰,也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會很自然地向對方問候一聲:“早安!”,而且,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稱讚有很好的教養,這對當父母的來說就是最好的榮譽了。但是,教養不是透過“教”而獲得的,而是孩子如果自然地置身於有教養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有了教養。在這裡,“育”比“教”顯得更為重要。所謂育,包括人播種到收割這一段時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一個人來說,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所以家庭環境、氣氛對孩子的教養十分重要。
但今天,父親也逐漸受到母親的急躁情緒的影響。在孩子進小學時,母親就成天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嘮嘮叨叨,但是,即使孩子認真學習了,也不一定就能得高分,很多時候仍然只能得少分。其實,有時就連大人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何況是孩子,當然有時不能盡人意。但是,在今天,不管是父親還是老師,都要求孩子得高分,這根本就不符合實際情況。
當孩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仍只得少分時,父親就應當安慰他,承認他所做的努力,否則,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失敗。教育無非就是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舉個例子,當孩子在開始練習彈鋼琴時,母親由於不懂樂譜,便攤開報紙在鋼琴旁讀報紙,一旦孩子彈得不對就加以訓斥和責罵。
實際上這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這隻會使孩子喪失信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孩子開始學習彈鋼琴,父母親也應從零開始學習彈鋼琴。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比父母都彈得更好,從而增強信心。這才是正確的鼓勵方法。
同時,父母還應體諒、承認孩子所做的努力,要想方設法避免孩子喪失信心。但是,很多母親雖然口頭說能理解孩子的努力,但實際上如果孩子只得了少分的成績,而不是高分,母親就會發怒並責罵孩子。這時父親就應該充分理解孩子,並給他鼓勵。
有的母親這樣罵孩子:“我沒有你這樣笨的孩子。”
既然母親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