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母並教育自己的孩子。
但人們往往容易忘記這樣的真理:“孩子不願意聽父母所說的,但卻很容易模仿父母所做的。”所以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都上過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吧。但今天的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已今非昔比,我們恐怕是找不出答案的。對於現在的各種與數學、物理學相關的科目,如果自己沒有一定的數學底子,是難勝任的。可見,實際環境對一個人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在小時候學會了騎腳踏車、游泳,那麼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它們,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要注重對這些體育方面的教育和訓練。
從一個女孩到一個妻子,再從一個妻子到一個母親的變化過程就只發生在這麼短短的幾年之間,姑娘就好像是花蕾,妻子就像是在開花,而作為母親就好像是在結果實,這一個過程十分迅速。
而且,從女孩到妻子再到母親這一過程就好像一段旅途,其間有時會讓人感到疲乏,女人天生就具有女孩的性格,在自己生育孩子時又自然有了身為母親應有的母性。
但是,妻子這一角色則是以戀愛、結婚為基礎而在後天形成的,所以妻子這一角色與女孩、母親的角色不一樣,它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後天條件成熟時才會成為這一角色的。
女性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對事物缺乏理智的考慮和處理。因此,女人很愛在男人面前撒嬌,而男人則不一樣,很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特別是妻子的角色更是如此,因為妻子這一角色不是天生就具有的,所以它的穩定性沒有女孩、母親那麼強,因此,妻子在成為孩子的母親後,其地位就更穩固了。特別是在今天,孩子的數量越來越少,家務事也越來越自動、簡單化,所以女人只要成了母親,便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家庭的幸福和美好的時光。
夫妻之間的理解來自於“傾聽”
如果你問日本人對家庭的概念,大多數的人會說家庭是一個休息、家教的場所。所謂家教,就是指對孩子的教育。
日本是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戰爭結束後才有家庭這一稱謂的。而在其它國家,家庭這一說法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如果你問他們家庭是一個什麼概念,他們會回答說家庭是一個充分體驗親情的地方。
在日本,雖然說三十多歲時的人應該仍有一定的新婚氣氛,但在早上起床時夫婦卻很少互相問候“早安!”而在年輕母親和小孩之間———直到孩子小學畢業為止———卻經常互相問候“早安!”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互相要很有禮貌地問好,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實際上父母卻並不是這樣做的。
在其它國家的人們認為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他們在早上起床時,夫婦之間要互相問候,自然地孩子見到這樣情況,也會效仿父母的做法,在早上起床後,見到誰都要向對方問好。透過這種言語身教而學習到東西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所以他們就自然地養成了互相問好的習慣。
在日本,一般是母親負責教養孩子,所以母親總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要向別人問候早安”、“鄰居的阿姨給你吃糖後要說聲‘謝謝’!這樣下一次她就會再給糖吃。”這些東西她雖然經常掛在嘴邊,但不是透過身教來教育的,所以孩子很容易忘記。
總之,賢妻不一定能成為良母,但良母肯定是一名賢妻。所以,在成為良母之前,是以賢妻作為大前提的,否則是不可能成為一名良母的。那麼,你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首先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丈夫。
現在的日本家庭大多以母親作為一個家庭的中心,丈夫對家庭一般都不聞不問。對於男子來說,家無非只是一個休息、睡覺的地方,孩子完全由母親一個人負責教育。全國各地的家庭都是母子家庭為單位,而丈夫只不過是一個長期寄宿在家裡的人而已。
三十多歲這一段時期正是確立、穩固夫妻關係的時期。如果夫妻關係十分融洽,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會效仿父母的做法,與別人建立融洽的關係。如果夫妻之間的關係形同路人,那麼孩子也不大可能與別人建立融洽的關係,甚至還可能離家出走。
夫妻之間要建立融洽的關係,必須要互相理解。現在很多家庭的夫妻之間經常爭吵,其原因就在於缺乏互相理解的手段。
促進相互瞭解的方法便是“傾聽”。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都是透過講、聽來傳授的。在本章開始也提到過,丈夫回家換過衣服後,如果能利用時間和妻子互相交流,就能建立很好的夫妻關係。相反,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