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3 頁)
立一種新的拳法。為此,他一邊授課,一邊尋訪美國武林中人,虛心向各流派的武師求教,同時大量閱讀武術書籍,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和磨練,已經是美國有名的武術大師。伊諾山度認識李小龍時已經是一個40歲的中年人,但是當他看到李小龍的武術表演後,按照他的話來說,像是再次煥發了青春,李小龍的武技再次點燃了他的熱情。表演結束後,伊諾山度立刻拜會李小龍,以一種極為虔誠和恭敬的姿態向李小龍討教武技。此處的討教,絕不帶半點挑釁之意,而是真心實意的想要與李小龍交流切磋。
伊諾山度曾回憶道:“在我40歲時,大有可能為自己創出一種拳術來。但因緣際會,我得以認識小龍,所以我準備終生習藝於其門下。”這是伊諾山度與李小龍交手後的真實心情,李小龍紮實的基本功、獨特的拳路、大膽的創新、別具哲理的武學思想,都令這位縱橫美國武術界十幾年的一代棍王深深折服。
但凡成功者,身上總有過人的魅力,讓人為之傾倒、並願意為其奉獻所能,李小龍正是這樣的人。
與傑西、木村一樣,伊諾山度也決定放棄自己多年來對武學的追逐,轉而開始幫助李小龍。在他看來,自己的年紀已經大了,在武術上的成就也很難再取得突破,而李小龍正年輕,潛力無限,是將武術發揚光大的最合適人選,因此,伊諾山度適時的改變了自己的角色,從一個衝鋒陷陣的武林干將搖身一變,成了李小龍身邊重要的幕僚和軍師,還把十幾年來總結的武學經和大量資料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李小龍,其中就包括被譽為菲律賓國技的棍術。李小龍後來的標誌性武器雙節棍,以及他在電影《龍爭虎鬥》中施展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棍法,都是伊諾山度傾囊相授的結果。
在外人眼裡,伊諾山度是李小龍的徒弟,但實際上,他既是李小龍最親密的戰友,也是直言相見的兄長,甚至在李小龍成名後,他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李小龍進行客觀的評價:“對我來說,小龍並非完人,他有著不少缺點,但無可否認,他確實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天才。小龍最使我難忘之處,並不只在於他的體能及武藝的不凡,而是他廣博的知識,不論對人生還是對武術。”
然而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降臨到了李小龍身上——作為美國公民,李小龍被徵召入伍了。
1963年,正值美國肯尼迪總統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加強了對越南內政的干涉,而美國國內也充斥著濃厚的戰爭氛圍,很多年輕人都已有機會前往越南作戰為榮。幸而,李小龍只是被作為預備役軍人留在了美國本土,沒有被派往越南作戰。如果李小龍真的參加了越戰,面對前方的中國軍人,李小龍會扣動他的扳機嗎?我們不敢去想,也無法想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功夫電影的歷史將因此而改寫。
振藩國術館的創辦和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的驚世表演是李小龍人生中兩個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正因為有了振藩國術館,李小龍的振藩功夫才能在現實中經受摸爬滾打,並且一步步打響名氣;正是因為有了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的精彩表演,李小龍才能為美國武術界所認知,才有機會接觸到不同流派的最頂尖武術,最終憑藉艾德?帕克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李小龍不斷學習、思考,開始把武學和哲學相融合,也有了全新的奮鬥目標,他要改變中國傳統武術的現狀,要創造一種既屬於中國人,又能應用於實戰的拳法——截拳道。
是人在改變命運,還是命運在改變人?也許沒有人說得清楚,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當李小龍全心致力於武學的時候,他生命中另外兩個重要的支點——愛情和電影,也向他丟擲了橄欖枝。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