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之後便悄然返回韓國,甚至沒有在媒體前露面。這是因為在簽約時,嘉禾明確要求他拍完電影就必須秘密走人,不許見記者,也不許公開身份。上世紀八十年代,唐龍移民美國,迄今下落不明,如果他還活著,也應當是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了。
人們對李小龍的追憶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退,全世界的龍迷依舊盼望著有朝一日,由李小龍親###攝的《死亡的遊戲》能夠原汁原味的被搬上銀幕。2001年,日美兩國的李小龍研究者動用種種關係,從嘉禾電影公司的片庫中找出了李小龍拍攝的《死亡的遊戲》的全部母帶膠片,並且在一些熱心電影人的幫助下,在當年的劇本上加以認真的編輯和補充,又找來一位替身演員拍攝影片的前面部分。不久,在全世界龍迷的翹首以盼下,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保留了李小龍全部鏡頭的《死亡的遊戲》問世了!
這部《死亡的遊戲》嚴格遵循了李小龍當年的創作思路,影片後半部分的47分鐘則完全由李小龍真身拍攝的鏡頭組成。在這 47分鐘裡,前面的38分鐘是李小龍與伊諾山度、池漢載、賈巴爾的三場完整的打鬥戲,後面的9分鐘是影片的拍攝花絮。原汁原味的李小龍式打鬥加上令人捧腹的NG花絮,使得這 47分鐘的內容成了流傳最廣的李小龍電影片段。
1973年7月25日,也就是李小龍死後的第五天,李小龍的###蓮達帶著一雙兒女來到香港九龍殯儀館。此時,殯儀館外的廣場上已經積聚了近兩萬聞訊趕來弔唁的龍迷。他們靜靜的等候著,只為見心中偶像最後一面。殯儀館前,數百名警察嚴陣以待,唯恐群眾因情緒失控而發生騷亂。
靈堂裡掛著巨大的藍色挽幛,上面寫著“藝海星沉,哲人逝去”,靈堂正中則擺放著李小龍戴著墨鏡的巨幅照片。李小龍平靜的躺在棺材裡,身上穿著他在《精武英雄》中穿過的唐裝,面色安詳。李小龍的###蓮達、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哥哥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護在李小龍的靈柩旁,與至親垂淚揮別。參加告別儀式的人們一批一批的來到李小龍的遺體前,與他做最後的告別。
我相信,此時此刻,那些曾經妒忌李小龍、排擠李小龍,甚至與他發生過矛盾和爭執的人都會放下敵意,向這位對中國電影和武術做出巨大貢獻的傳奇男子漢深深的鞠上一躬。死者已矣,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小龍生前的兩位紅顏知己,丁佩和苗可秀也前來為他送行。作為妻子,蓮達表現出了最大限度的寬容和理解,不但沒有責難丁佩,反而安慰她不要為李小龍的死太過傷心內疚。與李小龍在多部影片中有過合作的苗可秀也是悲痛欲絕。李小龍去世後,大紅大紫的苗可秀離開了嘉禾,在電視臺擔當主持人並拍攝了幾部電視劇,最後淡出娛樂圈,定居加拿大多倫多,迄今未婚。每逢李小龍祭日,苗可秀都會前往西雅圖祭拜故人。
在蓮達的要求下,李小龍的遺體運回美國西雅圖安葬。
1973年7月26日早晨8點,蓮達在香港啟德機場餐廳內向各界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我誠懇地希望香港傳媒及大眾不要再臆測我丈夫生前死後的情況,雖然尚未收到最後的驗屍報告,但我個人仍深信小龍是死於自然,也不認為任何人應對他的逝世負責。命運的安排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小龍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在我們記憶及影片中會繼續長存。故各位在懷念小龍時,請想起他的天才、他的藝術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愛護小龍,並對他揚名世界的成就感到驕傲。所以謹誠懇請你們讓他平靜地安息,不要讓他的靈魂受到干擾。這是我和他的至親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謝。”
1973年 7月30日,李小龍的親友們在西雅圖市殯儀館為他舉行了第二次葬禮,與香港的萬人送行相比,這次葬禮顯得清冷肅穆,蓮達的親人和李小龍生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伊諾山度、史蒂夫?麥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紛紛到場。
葬禮結束後,李小龍被安葬在了西雅圖湖景公園墓地,蓮達也在他墓前做了最後的悼詞:“他活著的時候,每天都有所創造,他33歲的一生是充實的。”
李小龍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BRUCE LEE 李振藩 FOUNDER OF JEET KUNE DO”
意思是:布魯斯?李 李振藩 截拳道創始人
或許,張國榮的一首老歌能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
忘了痛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