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頁)
明朝人一直做著萬國來朝的美夢。大多數藩國雖然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利益往來,但是卻關係到大明朝的顏面。皇帝對琉球王尚寧的貳臣之舉表達強烈不滿。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現在木已成舟,琉球國遠在海上。交通不便。即便想要做什麼,也是鞭長莫及。
不過聽到駱思恭說他有戴罪立功之策,萬曆皇帝總算有找到理由平復一下自己的心情。
“說說看,你有什麼法子戴罪立功。”
“罪臣有兩條計策。”駱思恭擔任萬曆皇帝的鷹犬已經很多年,他太清楚皇帝需要什麼,“陛下最近國庫緊張。不如就和黃林合作。從他那裡進口上成海貨,然後從中原地區的富商那裡刮一層油水下來。”
萬曆皇帝對孔方兄非常感興趣。曾經有傳言說,他在皇宮中滿倉了大量黃金珠寶,還寫了不少類似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提示,後來他的財寶都被太監們偷偷地挖走了。
傳言自然有他的荒謬之處,但萬曆喜愛財寶卻是不可否認的。他深知國家就是靠錢來運轉的,沒有錢就什麼都幹不成。但是,錢都在北方富人的地窖裡,都在南方富商的產業裡。他想從這裡頭弄出錢來,卻是非常困難的。
朝中的大臣們多半都有商賈和世家地主的背景,他要是真想推行什麼政策從商賈地主的口袋中搶錢,一定會早受到猛烈的抵制。
如今,駱思恭卻給他提供了另一條道路。
“與黃林合作?”萬曆皇帝尋思了片刻,忽然想起之前福王和康寧早就在這方面開闢業務了,聽說他們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就連自己掏出的那點銀子,也已經有了數倍的利潤。
想到這裡,他不禁稱讚道:“這是個好主意。那第二條有什麼什麼呢?”
駱思恭趕緊回答道:“李鐸告訴罪臣。琉球王尚寧自從被俘之後,一直覺得對不起祖先,時常暗自流淚。大亂之後,倭國拍了一個叫做菊隱的和尚擔任琉球國攝政,把持大權,多次引發黃林的不滿。黃林隨後與尚寧取得暗中聯絡,兩人準備架空菊隱和尚,準備脫離島津氏的控制。現在,他們只缺一個大義名分,而這個,則是我****所獨有的。”
“好!說得好!”萬曆皇帝對此非常高興。
出兵出錢出糧,他都覺得肉疼。僅僅給一個不要錢的大義名分,就能夠找回失去的尊嚴,那自然無有不妥。
來回踱了幾步之後,萬曆皇帝最終決定:“那個倭國不是搞了個徵夷大將軍嗎?那就給黃林一個徵倭大將軍。讓他對付倭國去。還有,他不是駙賓嗎,朕特旨升他為駙馬。這樣他在琉球國內的地位,足夠他鎮壓宵小了吧。”
駱思恭連忙說道:“夠了夠了。臣認為一個懷遠大將軍的名號就夠了。徵倭大將軍一職,我朝無此先例。”
“無此先例不要緊,只要能給朕帶來足夠的買賣就行了。”萬曆皇帝對親近的臣子,索性就不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了,“對了,商貿之事,就讓那個康寧去做。李鐸不是很賞識他嗎?正好,黃林放心朕也放心的人並不多呀。他就是個最好人選。”
駱思恭對於這個人選沒有意見,並經在名義上,康寧還是自己的手下。
再者說了,接下來的兩件事情,都離不開這個人。
“陛下。罪臣還有兩件事情需要稟報。”
“說。”
“近日,山東按察司副使王之鑰被白蓮教徒刺殺於青州府。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很多重臣都要求徹查此事。”
這件事情萬曆皇帝已經知曉,相關的奏疏已經在案頭上擺了一堆。
“此事朕已經知道,也已經吩咐內閣去處理了。”
駱思恭卻沒有住嘴的意思,他繼續說道:“皇上,臣要說的不光是這件事情本身。您是否還記得,我們針對穿越者的態度,是不想讓他們破壞太多的歷史程序。以免影響我們判斷局勢。可是根據秦道長所說,王森在原本的歷史上,應當已經被逮捕入獄。如果他造反波及太大,肯定會引起其他穿越者的懷疑。倒是這群懷疑者就會變得更加聰明,難以對付。”
萬曆皇帝深深的喘了口氣:“真是不讓朕消停啊。你有什麼好辦法?”
“石子明昨日上書。聲言山東等地按察司獲悉,有沂州士子康寧,兗州士人徐鴻儒,接連叛離王森,棄暗投明,並各自創立教會,與王森分庭抗禮。並且多次揭露王森詐騙錢財之術。石子明認為,此二股勢力,皆可為我所用。”
萬曆皇帝擺擺手說道:“秦道長說過,徐鴻儒必反之人,怎可輕信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