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面目呢?
我們就從他的出生和身世說起。
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邊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修家譜,尤其是族裡有人當了大官或是發了大財,成了後世家喻戶曉的名人之後,更要顯擺一番,叫大家都知道。在新修的家譜當中,修譜人要把自己的家族說得很是枝繁葉茂,燦爛輝煌。人們這樣做的常規技巧就是要找一個曾經做過大官或者大學者等那種在歷史上風光過一陣的人,作為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當然也有些御用文人想給他修家譜。大家可以從常理上揣摩一下朱元璋的心理,他是不是也同樣希望給自己找到一位很光鮮、很顯赫、很輝煌、很拿得出手的先祖呢?
※虹※橋※書※吧※。
第3節:第一講 給朱元璋續家譜有點難(2)
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樣。他的確曾經命令儒臣給他寫自己的歷史,但是這些儒臣要揣摩太祖的心理—應該寫得好,還是寫得不好?是不是應該把太祖早年間生活貧窮困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大家?如果寫得很貧窮,太祖要是生氣了怎麼辦?如果得罪了太祖,或許馬上會給我們治罪,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因此這些人就對太祖的家世做了很多粉飾,總是說好話,說光彩的話。
可是沒想到朱元璋卻有更高的境界,他對儒臣們說:不能這樣寫家譜,要寫,就必須實事求是地寫,那種過於粉飾的文字,對後世子孫無益。他覺得儒臣們現在寫出的這些東西完全是虛假的、浮誇的,不能給後世子孫留下虛假的史實,讓他們來盲目地借鑑。他告訴修家譜的人們,你們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艱難身世講述給後人。由此可見,明太祖是一個“聖睿之益聖也”,也就是說,是在聖睿之人當中最聖睿的人。
明朝有一位學者叫做郎瑛,他寫過一本書叫做《七修類稿》。郎瑛在這本書中,對於朱元璋的身世,曾經做過一番評論。他說:“自古帝王之興,皆位逼勢敵,有以成其私志。”什麼叫“位逼勢敵”呢?就是有相當高的地位,有相當強大的力量,這樣才可以和自己的對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當他能夠抗衡對立面巨大壓力的時候,最後才能夠實現他的願望。接著他說:“漢祖雖微,亦為泗上亭長。”什麼意思呢?說漢高祖劉邦雖然出身低微,但他至少還是一個泗上亭長,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我們基層的鄉長、鎮長這樣一個職務,也屬於國家幹部,哪裡有像我們太祖,這樣不階尺土而成就帝業的呢?“豈特有如我太祖不階尺土者耶?”沒有像我明太祖這樣連一尺土地也沒有的人。
現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時候叫集慶。在朱元璋蓄積了一定的軍事勢力,打下了南京之後,據說有一批在現在的江蘇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群眾,兄弟們一共四十多人,來到集慶找朱元璋。這些人並不是真心來參加朱元璋起義軍的,而是想借助朱元璋的勢力來給自己耀武揚威的。這些人觸犯了朱元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對他們毫不留情,嚴懲不貸,所以記載上說:“或不法,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認你這門親。這一個朱家之族是什麼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確實在這裡生活過,於是有人就附會說這個句容的朱家就是歷史上南宋的大學問家朱熹的後代。這個傳說的起源是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想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話怎麼說的呢?說:“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為祖先。所以儒臣們就想要把他這一段事情,寫在朱元璋的家譜裡,給皇上貼點兒金。
那位給皇上寫家譜的人,繼續問太祖,說:“熹之後乎?”說您是朱熹的後人嗎?朱元璋回答說:“否!”不是!斬釘截鐵。所以那些妄意推測朱元璋想要找一個輝煌先祖的人,也就洩了氣。這些說法,說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輝煌,是一種傳說,“蓋瞽說也!”閉著眼睛瞎說。能夠打下江山的明太祖還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從社會最底層無依無靠,憑了自己的努力,憑了時勢得到了我現在有的一切。”那些寫家譜的人實在是不瞭解朱元璋的心胸。那麼,朱元璋不是貼金者牽強附會出來的名人之後,那他究竟是哪裡人呢?
貼士
自古帝王之興,皆位逼勢敵,有以成其私志。漢祖雖微,亦為泗上亭長。豈特有如我太祖不階尺土者耶?夫起自庶人,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莫不誇張先世,照耀未來,至有妄認其始祖者也。豈特有如我太祖特述其卑微者乎?此可見天生豪傑,上聖之資,不可與常人等也。瑛伏讀《御製集》中《皇陵碑》文,未嘗不三嘆三頌而已。惜世人只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