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1/4 頁)
一件新式武器的出現,就必然導致戰術動作和攻擊層次的改變。這一次因為有了榴彈槍壓陣,張二愣突然發現了重機槍特有的優勢。尤其是和榴彈槍配合起來,對於攻堅戰的模式產生了變革。
在此之前,熱河方面軍強調的是快速機動下的密集火力打擊。這種模式適用於運動戰、遭遇戰、圍殲戰。但是真正的陣地戰、攻堅戰、破襲戰,原有的戰術動作就完全派不上用場。
因為熱河省現在基本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剩下的時間裡,跟可能就是雙方的拉鋸戰、對攻戰。講究的是陣地攻防,堡壘對堡壘,火力對火力。這也是白書傑前一段時間著重解決的問題,所以榴彈槍才橫空出世。
突然把張二愣解除武裝,然後全部更換武器,而且裝備了大量的重機槍。隨即把這支部隊趕到崇山峻嶺之中,就是讓張二愣來驗證新武器在各種複雜條件下的效能狀態,還有戰士們使用這款武器的體會。
鞋子好不好,只有自己的腳知道。武器好不好,那就只有戰場上經過生死搏殺的戰士們才能下結論。無論什麼級別的磚家叫獸,都沒有資格評定武器的效能。
白書傑是過來人,自然不會允許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出現這種“主觀主義的錯誤”,更不允許出現什麼“原則上”、“基本上”、“大概是”等等“大概加估計”的字眼。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一定要在說明書上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戰士們。
特種部隊正在進行最後的磨合訓練,就等著新裝備到位。如果沒有進行過戰場檢驗,那就是把兄弟們送給敵人屠殺。到什麼地方進行試驗呢?白書傑想到了燕山山脈這個充滿了各種傳奇的地方。
因為蔣某人的部隊放棄了大片國土,小鬼子又沒有出兵真正佔領華北。一個二十九軍雖然有十多萬人,但因為宋哲元搖擺不定,所以現在的華北境內基本上就屬於三不管地帶,才會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正因為種種原因的結果,華北大地上形成了“遍地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惡劣風氣,導致最後土匪成災。
也是因為沒有人管,所以才會有廣為傳唱的民謠:“當鬍子,不發愁,進了租界住洋樓。吃大餐,壓妓樓,錢如三江水長流。見縣官,壓一頭,神仙沒有我自由。”
美國學者菲爾·比林斯利曾經斷言:“整個華北地區基本上已經失控,能夠納入計算資料的土匪,至少超過500萬人。”
兩世為人的白書傑,自然知道燕山山脈裡面,這個時候就是各種土匪最為猖獗的時候。所以專門派一個二愣子過來搗亂,既不需要講什麼政策,也不需要說什麼道理。三句話不對路就伸手,打得贏的就是大爺。
反正土匪的武器裝備再好,那也不能和小鬼子相提並論,這正是不斷檢驗新式武器的好時機。如果等到小鬼子入關了,那些大股土匪都會變成漢奸,窮兇極惡地為禍鄉里。
就算極少數沒有變成漢奸的,偶爾也搶小鬼子,但更多的是攻擊抗日部隊,搶劫抗日部隊的糧食補給和武器彈藥。
因為小鬼子的給養一般都有大部隊押運,土匪不敢動。而抗日隊伍因為在自己的後方行動,押運的武裝人員相對較少。
同時,在“抗日統一戰線”的旗幟之下,就算是抓住了土匪,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教育一番又放了,所以土匪認為搶劫抗日部隊更安全。這種混蛋留著就是禍害,殺了最乾淨。
白書傑不是玩政治的,所以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腳踏三條船,隨時準備轉舵的牆頭草。用這幫土匪磨練自己的新式武器,鍛鍊自己的隊伍,這才是白書傑的第一個目的。
因為重機槍的子彈穿透力太強,劉老虎雖然老奸巨猾,在不同的地方設定了無數的暗槍、暗哨,結果在“馬克沁大叔”的叫聲面前被迫開槍自衛,槍榴彈緊跟著就把他們送上了西天。
戰鬥進行了一個小時,天色已經開始發亮。除了大坨頂和貓頭頂的主峰,其它地方的殘敵已經全部消滅殆盡。
張二愣可不想讓自己的弟兄們用人命去奪取主峰,頓時調整戰鬥節奏:“各小組停止進攻,就地警戒,迫擊炮轟炸主峰。”
十分鐘的密集炮火準備,兩處高地已經被炸成了一片火海。張二愣知道這個地方距離豐臺的直線距離不過15公里,在晨曦中的炮火肯定會被有心人發現。
萬一第二十九軍的城防部隊上來就麻煩了,所以十分鐘以後,兩個突擊叢集向主峰發起了最後攻擊。
進攻貓頭頂的叢集,就是突擊連的連長凌開山帶領的一排戰士。因為主峰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