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第2/4 頁)
支榴彈槍。也沒有拖後兩百米,而是相距三十多米貼上去。
前面的四個土匪並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大部隊,但可以肯定身後的4挺機槍就是專門監督自己的,自然不敢使出什麼壞水。
土匪都離開以後,張二愣立即把警衛排派出去警戒四周,其他的戰士全部在山谷兩側的山樑上埋伏起來。這個地方距離土匪的駐地三十里,一個來回少說也是大半天了。
安排好一切,張二愣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凌開山之後,就和特木耳來到巨石後面的山洞檢視裡面的東西。
剛開始聽到特木耳說這裡面有一個加強連的裝備,張二愣還比較在意。沒想到進來一看,頓時直搖頭:“這都啥玩意兒啊,哦,漢陽造!前年俘虜黃傑的第二師,他們的步槍就是這玩意兒。”
漢陽造仿造的原型就是德國委員會1888式步槍,屬於當世界上最先進的一款步槍,這是張之洞從德國引進來的,並且在武漢市的漢陽區建廠製造,所以叫做漢陽造。其實,這是清朝上了德國人的當,卻又很成功的一次技術引進。
因為當時的清朝廷迷信毛瑟槍械,所以德國人謊稱是毛瑟1888式步槍,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毛瑟1888式步槍。張之洞聽說以後,讓慈禧老太婆追加了45萬馬克的資金,買回了生產線。
早期的漢陽造全封不動地複製了德國委員會1888式步槍,也帶有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根據槍的重量又叫做“七斤半”。
1904年,漢陽兵工廠對此槍進行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德國18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等部位,這就是中國的一代名槍——漢陽造!
該槍從辛亥革命的武昌首義打響了推翻清廷的第一槍之後,一直到抗美援朝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雖然落後了中正式兩代,比小鬼子的三八步槍也落後了一代,但是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是中國近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不過,白書傑的熱河方面軍是從南滿發展起來的,見得最早的就是東北軍的遼十三式步槍,用得最多的就是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槍。
對於漢陽造,戰士們都見過,卻沒有人用過。史連城、陳杰、崔三兒、黃巧雲這些當年少年班的人,按照白書傑的命令,用老套筒訓練槍法打過獵。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套筒曾經為熱河方面軍做過很大的貢獻,解決了戰士們吃肉的問題。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85、麻煩上身
因為自己的部隊現在主要裝備的是捷格加廖夫式輕機槍,所以對於7挺仿製的捷克式輕機槍,張二愣就沒啥興趣了。
不過,這裡面竟然還有五箱沒有開封的二十響駁殼槍,合計120支,張二愣卻非常感興趣。因為定倭一號衝鋒槍和駁殼槍使用相同的子彈,而且兩者之間在戰鬥中可以互補。
特木耳看見張二愣不當一回事兒,因此就提醒道:“大哥,我知道你的眼界寬,沒有吃過苦。但是你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些裝備啊,國內的好多軍隊都沒有這麼齊全的配備。至少我就見過很多正規的軍隊,也沒有這麼好的槍。西北軍除了三十八師厲害以外,其他的那就更不要說了。”
張二愣沉吟片刻,這才點點頭:“不錯,你說得對!我們現在遠離根據地,萬一發生大戰,後勤補給不是很方便,這些武器到時候就會派上用場。”
四名土匪沒有搞鬼,張二愣也沒有估計錯,等到下午四點鐘,警衛排的排長吳明傑突然跑進來說道:“營長,看來那四個傢伙表現不錯,有兩百左右的土匪已經進入山谷,五分鐘以後進入伏擊圈。”
“命令戰士們準備戰鬥!”
張二愣拔出手槍來到洞外,就和特木耳的戰鬥排躲在巨石後面,準備隨時掌握戰鬥程序。
土匪也有自己的紀律,並不是狂呼亂叫嘰嘰喳喳。二百多人進入山谷,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四名帶路的土匪按照原定計劃一直走到巨石這裡,然後往前一竄,就已經到了巨石後面。
就在這個時候,凌開山已經站在東南側的山樑上大聲喝道:“山谷裡面的土匪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放下武器可能還有活命的機會,如果負隅頑抗,老子的一百多挺機槍可不是吃素的!”
凌開山這一聲大吼不要緊,山谷中的土匪頓時炸了群:“媽了個巴子的,剛才的四個小崽子反水(叛變)了!跳子(當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