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3/4 頁)
“營長說得不錯,這件事情是我疏忽了!”吳明傑有些不好意思:“今兒個晚上我就把他們的姓名全部落實下來,然後讓他們養成叫名字的習慣。”
“把所有的偵察機巧、潛伏技巧和狙擊技巧都交給他們!”張二愣臨走之前再三交代:“這都是一幫好苗子,等有機會就送回承德交給老大培養,跟著我們混下去,搞得不好就白瞎了!”
三天後,這幫小傢伙彷彿過節一樣興高采烈。因為昨兒個晚上大哥哥吳明傑排長已經宣佈,今天上午營長要過來專門給他們發槍!這三天的學習時間,吳明傑就是讓這些傢伙都記住自己的新名字,夥伴們平時也要叫大名。
原來,吳明傑經過一番考核,已經把這個特殊的少年班進行了編組:
少年班19人:班長白勝(狗剩兒)、白利(瘌痢頭),駁殼槍兩支步槍組6人:組長白玉橋(半塊磚),榴彈槍3支、狙擊步槍3支衝鋒槍組5人:組長白樹仁(腫眼泡)定倭一號衝鋒槍5支機槍組6人:組長白碧祖(鼻涕蟲)捷格加廖夫式輕機槍2挺,駁殼槍4支步槍組的6個人都是年齡偏小的,而且槍法出眾。機槍組就是6個已經16歲的大小子,力氣大。衝鋒槍組的5個人都是自己要求的,但他們都把衝鋒槍當機槍使喚的。
“小兄弟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張二愣給每人發槍之後,進行了一番動員和鼓勵:“既然是戰士,就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你們今後的主要任務,在部隊行動的時候,保護我們的通訊班。有些情況下,你們還要協助偵查工作。努力吧,我相信你們很快就會成為真正的英雄!”
就是這些小傢伙,兩年後竟然發揮了巨大作用,立下了巨大功勞。這是後話,略過不提。
話說突擊連把偵察重點轉向城鎮以後,長武器、重武器一律都留在家裡了。戰士們都穿著老百姓的衣服,腰裡彆著駁殼槍和兩枚手雷,開始在房山縣城、永定河邊、盧溝橋畔、門頭溝一線走村串戶。
連長凌開山帶著突擊一排負責偵查房山縣城一帶的情況。攻打劉老虎的時候,一排長董忠祥為了救戰友們,用自己的身體壓住即將爆炸的手雷壯烈犧牲了,現在是副排長傅德隆接替了排長的指揮位置。
傅德隆帶領兩個班的戰士化裝成貨郎,兩個人一組偵察房山縣城北部的廣大區域。凌開山帶領兩個班的戰士,化裝成一幫子找活幹的山民走村過鎮。
嘴巴里一邊和當地人詢問方向,暗地裡就有戰士把周邊的地形地貌記錄下來,最後來到北市。
北市,歷史上並不是官方設定的聚集區域,而是由於窮人到這裡謀生,慢慢發展起來的。剛開始是窮人們互相傳遞打工的資訊,然後就有少數頭腦靈活的人在這裡開班“勞務中介”。
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各種服務行業也就開始進入這裡,最後形成了一個集鎮。因為在城關北門外,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北市,後來規劃行政村,又叫啥北市村。
凌開山他們已經基本搞清楚了房山城的大體地理位置佈局,房山城北臨青龍湖,西接周口店,東接東沙河,南與石樓鎮接壤。
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大約都是一里路長,整個關城幾乎就是一座周長4裡的“四里城”。而且城西門外面就是西沙河,東門外就是東沙河。這座古城真正的進出通道,就是南門和北門。
房山城歷史悠久!
從石器時代就涉及到房山縣了,能不悠久嗎?北京山頂洞人(北京猿人)在哪裡發現的,知道不?那就在周口店!周口店距離現在的北京市50公里,就在房山縣城西南方向不遠處!
周口店是“北京猿人——著名的山頂洞人”的故鄉,最初形成村落大約在元代。
為什麼叫這麼一個名字呢,因為傳說村子位於“周”字形的山口處,所以就叫“周口店”。在“longlongago”以前,這裡只是一個並不知名的小山村。
1929年12月2日,考古學家裴文中在附近的龍骨山上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在這裡沉睡了50萬年的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馬上轟動了世界,使“周口店”這個名字名揚中外。
東洋矮矬子啥都想偷,對於北京猿人的頭蓋骨更是垂涎三尺。中國境內軍閥混戰,到處戰火連天。大家都在想法子撈錢發展軍隊,然後拼命搶地盤,哪裡有什麼心思管幾十萬年前的事情!
終於在1930年,被小鬼子們找到了可趁之機,把1927年以來發現的全部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全部盜走,至今下落不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