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1/4 頁)
當天晚上,選擇離開的27人被隔離,因為接下來的行動方向就不是這些人應該知道的了。等到他們第二天醒過來,每個人面前都有兩塊大洋。至於槍支彈藥都已經不見,大部隊也不見了。
來到東溝密營,陳杰又派出李泊舟趕到南面的熊孩嶺密營會見莊興國,宣佈“平頂山復仇隊”正式納入熱河方面軍的編制,並且立即接受整編。考慮到莊興國腿腳不便利,接下來將安排他回到承德接受新的工作。
經過篩選,莊興國的447人裡面,被挑選出一個完整的連隊230人。其他的217人年齡偏大,可以當游擊隊員,但是不能應付複雜的戰鬥。包括鮮于同武、萬義文因為都超過了35歲,也沒有被選上。
最後,李泊舟決定組建一個加強排,並且給他們都配備了戰馬,然後安排一個戰鬥排護送他們進入阜新境內,讓張翔第一師送回承德。白書傑已經說過,這些人都是補充大隊的游擊戰術教官。
尤其是莊興國是讀書人出身,如果不是雙腿殘疾了,到是一個很好的師部參謀長。
果然不錯,莊興國最終沒有進入承德,而是被張翔留在第一師,然後給了白書傑一封電報,被任命為第一師參謀長!這都是後話,略過不提。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東溝密營之後,陳杰才知道一個總數:1300人,加上他自己的話,就是1301人。
其實,李泊舟就是計算了這個數字以後,才從莊興國那裡要回來230人,剩下的其實也都是骨幹力量,回到承德可以派上大用場,犧牲在這裡不值得!
陳杰經過一番測算之後,找到翁世明、張明瀚、高靜祥,自然還有原來特遣隊的三個連長李泊舟、鄭智寬、馬崇德進行最後的商議。
“如果是熱河方面軍的老人,就會知道在我們這個隊伍裡,沒有什麼職務高低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因為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官,也沒有什麼民。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的,都屬於民間武裝,至少目前就是這樣。”
“所以,接下來組建獨立團,主要是考慮到每個人的長處,還有今後戰鬥的需要。我們這些人的職務肯定就會有所變化,至少稱呼上會有變化。希望你們不要有什麼想法,從而影響到今後的團結。”
“我們現在是1300人,按照熱河方面軍的編制來說,這還不到兩個營,是不能編成一個團的。總司令是為了我們今後擴充部隊方便,所以給了我們一個團的建制。下面,我宣佈一下我們這個獨立團的構成。”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43、稍微磨下刀
經過陳杰多方面平衡,最後宣佈了南滿獨立團的最後編成:
南滿獨立團(1301人):團長陳杰,副團長翁世明警衛連(153人):連長馬崇德特種營(382人):營長李泊舟,副營長鄭智寬騎兵營(382人):營長張明瀚、副營長龔海川炮兵營(382人):營長高靜祥、副營長潘熊飛部隊編成:一個班12人,一個排三個班=12*3+2=38人;一個連三個排=38*3+2=116人,一個營三個連=116*3+2+32=382人。因為情況特殊,又不能明目張膽的生火做飯,所以各連取消了炊事班的編制。
所有的軍用乾糧,都在自己的馬匹上。找到好的地方宿營,確認不會被敵人看見炊煙,才能打獵和生火做飯吃熱食。
這種艱苦的戰鬥環境,陳杰出來之前,白書傑就專門強調過。這也是白書傑當年為什麼把小鬼子的罐頭、急救藥品搶過來以後,儘可能儲存在密營的緣故。
真要說起來,陳杰他們的條件,比起抗日聯軍來,那都已經在天上了!畢竟抗日聯軍並沒有白書傑的“天賦神通”,能夠知道“過去未來”提前做準備!
尤其是大青山的地底下,還有數萬斤糧食和一個整編團的武器裝備。不過這個事情只有原來特遣隊的連長以上才知道,這是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能動用的。
這一次基本上已經把東溝密營和熊孩嶺密營給暴露了,就剩下大青山、古墓密營、獾子嶺藏兵洞三個地方。至於東溝密營西面的白雲頂,裡面只有十幾箱罐頭可以在最關鍵的時候應急,並沒有儲存武器,因為那個地方太小了。
警衛連下轄三個38人的戰鬥排和一個27人的通訊排,分別是機槍排、炮兵排、偵察排、通訊排,今後擔任特種作戰任務。
其他各營下轄三個114人的戰鬥連和一個32人警衛排,其中包括兩名報務員,裝備小鬼子的行動式電臺一部。為了今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