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3/4 頁)
二大隊大隊長。
這一次“南滿肅正作戰”,就是安達權六郎這個傢伙制定的“圍剿實施綱要”。這個計劃的主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就是利用邵本良獨立奇兵旅快速機動的優勢,從錦州以東開始拉網,把裡面的所有“反滿抗日分子”全部往東趕。
第二部分,就是安達權六郎親自率領三個大隊的兵力,事先在葦子峪、南甸子、蘭河峪一線張開一個大口袋,就等那些被趕過來的大魚一頭撞上去!
如果不是高靜祥他們及時出現,吳志國他們大概就是被安達權六郎抓住的第一條魚!
根據張明瀚傳回來的情報來看,邵本良把自己兩個團的六個營分開,從南到北拉出了一道150公里的封鎖線,然後平行向東移動。
邵本良稱之為“給老林子梳頭”!他自己帶領旅部一個警衛營居中策應,給人的感覺就是針扎不透,水潑不進。
1935年4月17日下午四點半左右,陳杰正在地圖上苦思冥想,通訊排長司徒雄快步進來叫道:“報告:騎兵營張明瀚急電!”
“念!”陳杰頭也沒抬,只不過抓起紅藍鉛筆準備在地圖上標註敵情變化。
“邵本良所部四個營圍攻新開嶺一線兩日,目前正在縮小包圍圈。據我們抵近偵察,在新開嶺至鮑家嶺一線,有將近三百餘人被圍困。因為敵人火力太猛,這些人已經無法突出重圍。”
“據查實,邵本良的指揮部,已經前移到賽馬集就近指揮。我部三個連暫時隱蔽在新開嶺東南潘家溝一線,距離愛陽集五公里。張明瀚。”
陳杰仍然沒有抬頭:“給總司令發電:日軍一個大隊、朝鮮軍一個大隊、於芷山一個旅、邵本良一個旅,已經完成從鳳城、下馬塘、草河掌、南甸子、葦子峪到新賓一線的半弧形包圍圈。目前已經有一支部隊被困在新開嶺,情形十分危急。”
“敵人的用意很明確,就是要利用天華山到大禿頂子的高原山脈這道天然屏障,把南滿地區的所有零星抗日武裝,壓迫在鴨綠江北岸一個狹小的空間裡一網打盡。”
“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也為了南滿獨立團今後的發展,我部決定主動出擊,在新開嶺一線,狠狠教訓一下邵本良所部,給那些零星抗日武裝撕開一道口子。陳杰。”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52、救援新開嶺
在司徒雄的電報稿上籤完字,陳杰低聲說道:“通知特種營和警衛連做好戰鬥準備,總司令回電以後就立即出發!”
畢竟這是一個關係到南滿獨立團未來的行動,需要得到老大的具體命令。如果沒有天華山,陳杰早就讓部隊回到密營隱蔽起來,然後在敵人側後出擊,那才是最有把握、最有戰果的方式。
可是現在要擋住敵人東進,就勢必和敵人正面硬頂。如果從穿插部隊的性質來說,這就已經違背了初衷。但是白書傑一聲令下,加上天華山在陳杰心目中的特殊含義,所以這一仗就不得不打。
不過,面對近萬人的壓迫,單純的防禦肯定是不行的。白書傑原來所說的牽著敵人轉圈子,現在也不行了。敵人四路大軍連成一片,怎麼轉?誰能夠牽得動?
所以電報發出去以後,陳杰就開始焦急的等待白書傑的最後決定。
“新開嶺?”白書傑聽到蕭臘梅唸到新開嶺三個字,頓時一驚:“陳杰這小子要在新開嶺一線教訓一下邵本良?”
看見白書傑吃驚的神情,蕭臘梅很疑惑的問道:“怎麼,新開嶺這裡不行麼?”
“不是不行,而是新開嶺一線都是大壑深溝,地形極為複雜,而且迴旋空間非常狹窄。新開嶺就是一道孤嶺,往西南延伸出去就到了鴨綠江邊上了。”
白書傑拉著蕭臘梅到地圖前面說道:“你看看,當初襲擊鳳城之後,我們就立即向東北方向撤退,然後繞道進入天華山,就是為了迴避新開嶺一線。”
“如果是冬天江面上結冰的話,還可以進入朝鮮半島。可現在是四月中旬啊,鴨綠江是過不去的。”
“一旦打起來,除非陳杰他們能夠一口吃掉邵本良至少兩個營,才能撕開口子夠跳出包圍圈。陳杰一千多人,能夠利用最短的時間,一口吃掉敵人兩個營嗎?萬一被敵人圍上來,那就糟了!”
別人不知道新開嶺到底是個什麼地方,但是白書傑卻清楚得很!
想當年,杜聿明的“東北剿總”集中八個整編師近十萬人進攻南滿地區,就在這裡栽了一個大跟頭!
那是1946年10月下旬,“東北剿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