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臨、簽定盟約、結拜兄弟的場合上,不分男女,兩人共飲。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邀請你同他合飲杯酒,那就意味著他對你充滿了信任,並願同你建立誠摯的友誼。但是,晚輩人不能邀約長輩“伴多”,而是長輩對晚輩人表示關心,對同輩人表示友好或者未婚男女相互愛慕時才飲合杯酒。
過去,由於糧食產量較低,再製作大量水酒又耗費了許多糧食,所以,全家存糧最多能吃###個月,在新糧食下來之前,要以紅薯、山藥、野菜、野百合來充飢。遇上災荒或缺糧季節,傈僳族都保持著互通有無、彼此互濟的風尚。
2。蒙古族的“三杯杯”酒俗
我國雲南蒙古族的民俗中,“三杯杯”是一個頗有象徵意味的飲酒習俗。
有一位詩人講述了他在雲南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日中親歷“三杯杯”的經過。
當客人們圍坐在豐盛的酒席前時,蒙古族主人唱著本民族的一首《金盃杯》祝酒歌,開始了敬酒活動:幾個穿著漂亮的姑娘站在席邊,其中一個姑娘笑對客人,手端盛有八杯酒的托盤。跨出左腳,彎右膝,低下頭,把托盤高高舉過頭,與其他姑娘一起唱道:“金盃杯酒呀,喝上那一杯杯,喝上那一杯杯呀,歡迎貴客!”
那位詩人不善飲酒,遲疑了一下沒接酒盅。托盤的姑娘見狀,就再彎下身子,快跪到地上了。詩人見狀趕緊蹲下身子,接過酒盅,一口氣喝了下去。但他的一位同伴,卻只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點酒,拇指合著中指,向天一彈,然後將酒盅放回托盤。詩人以為他不會喝酒。接著,另一位姑娘加滿了托盤裡的第二杯酒。她們又齊聲唱道:“金盃杯酒呀,喝上第二杯杯。喝上那二杯杯酒呀。表表心意!”詩人想不喝了,但姑娘的右膝又跪下去了。見此狀只得再喝下這第二杯酒。同伴卻依舊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點酒,輕輕抹在前額上,又把酒盅放回托盤。詩人更是不解其意。正胡思亂想時,姑娘們的第三杯酒又敬上來了。她們唱道:“金盃杯酒呀,喝上那三杯杯。喝上那三杯杯酒,醉呀醉不了!”歌聲中,客人們都舉起酒盅,一仰脖子,喝了下去,隨後將酒盅倒立一下,表示喝完。詩人的那位同伴又同別人不一樣,他先端起酒盅沾了沾嘴唇,隨後才一飲而盡。姑娘們滿意地收回托盤,停止唱歌,走向另一席。據說,如果第三杯酒,有一位客人未喝完,姑娘們不會收回托盤,還要反覆地對著客人唱祝酒歌,直至全部喝完。
詩人仍不解其意,事後向同伴詢問,才得知這位同伴出生於當地,所以瞭解這裡的風俗。同伴說:“雲南蒙古族的三杯杯酒,其實,三杯杯,不喝也行,只要懂得其中的規矩與含義即可。唱第一首歌詞,敬第一杯酒時,用手指蘸酒上下一彈,表示敬天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唱第二首歌,敬第二杯酒,用手指蘸酒在人體最高處點一下,表示不忘本,祭祖宗;唱第三首歌,敬第三杯酒時,用嘴唇沾一沾酒,表示敬親人,對於兄弟民族的親人,無論如何也要喝一點。”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 中國少數民族酒文化(2)
3。么佬族“重陽酒”
么佬族農家最喜歡的酒莫過於重陽酒。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有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么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密封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關於重陽酒還有一段流傳至今的故事:不曉得是哪朝哪代,么佬山鄉被一些有錢人霸佔了,廣大的么佬人貧窮困苦,日艱月難。重陽節到來了,一對在山窩裡開荒種地、相依為命的窮苦夫妻,沒有雞鴨,沒有酒肉,只有缸底剩下的一丁點兒米。為了過節只好用這些米熬了三碗稀粥。夫妻倆各吃了一碗後,正在你推我讓,誰也捨不得吃。這時,傳來了敲門聲。他們開啟門一看,門外站著一個白髮蒼蒼、衣衫破爛的老人。夫妻倆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事呀?”老人說:“主人家,我走遠路經過這裡,身無分文,已經三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好心的人能給我一點兒東西充充飢嗎?夫妻倆趕忙將老人請進屋裡坐下,把那碗捨不得吃的粥端給老人吃。“老人家,真對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家窮,只有這碗粥了,你如果不嫌棄,就將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氣,一口氣就把粥喝光了。過了一會兒,老人暖和過來,對夫妻倆說:“謝謝你們了,為了答謝你們,我就教你們一種釀酒的方法吧!”於是,他把重陽酒的釀製方法教給了夫妻倆,然後告誡說:“這種酒千萬千萬不能賣呵!”說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