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鏡見自己有封信,信封是《荊都民聲報》社,就猜到是曾俚。拆開一看,果然是曾俚寄來的一篇新聞調查。題目是:“皇桃黃了,誰家賺了”,下面的副標題是:“烏縣五萬農戶兩千萬血汗錢付流水,三年來盼致富終成夢”。他一看這題目,心裡就想事情不怎麼好了。朱懷鏡在烏縣工作時,張天奇當縣長,主張發展特色水果引進外省優質皇桃,建十萬畝皇桃基地。規劃大了些,但幹了三年還是建成了五萬畝。那些按照縣裡統一號召栽了皇桃的農戶,到了果園該掛果了才發現成片的桃園裡桃種五花八門,就是沒有一棵皇桃。農民被惹怒了,可事情就拖著一直沒個了結。曾俚的文章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說那位負責桃種採購的人是烏縣有名的水果專家,高階農藝師,並不是個容易上當受騙的人。朱懷鏡知道曾俚說的那位水果專家就是烏縣農業局局長劉玉龍。劉玉龍是張天奇中學同學。張天奇一直有意讓劉玉龍出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因為皇桃假種案,事情太大了,劉玉龍也就上不去。劉玉龍不上,但也不下,仍坐著農業局長的位置。皇桃一案在縣裡是鬧得沸沸揚揚,只是悶在裡面鬧,對外卻瞞得天緊。地委也只是幾個領導知道這事,市裡根本沒人聽說過。朱懷鏡心想,這文章說不定會給張天奇惹麻煩的,有機會還是說說曾俚,別老把自己逼到尷尬的境遇裡去。
這時,烏縣駐荊辦主任小熊敲門進來了,他忙招呼小熊坐。小熊從包裡掏出張報紙說:“這麼個事,向您彙報一下。《荊都民聲報》寫了篇文章,報道了我們縣裡皇桃的事。這事發生好幾年了,還在處理之中,卻叫他捅了出來。二十分鐘前,縣裡打電話來專門說這事。報社我一個人不認識,我想您說不定在那裡有熟人的,張書記也是這意思,叫我向您彙報一下。”
朱懷鏡沒想到張天奇的反應這麼快。《荊都民聲報》只是市政協機關報,影響不是很大。同小熊客氣時,朱懷鏡不經意就另外拿張報紙把桌上那張《荊都民聲報》蓋住了。
這會兒他接過小熊的報紙看了看,說:“朋友我倒有幾位。試試吧。”沒說曾俚是他的同學。小熊便奉承道:“我知道朱處長你就是門路寬,在荊都走得開。張書記的意思,很感謝《荊都民聲報》對烏縣工作的關注和支援,同時要說明,烏縣縣委、縣政府對皇桃假種案是很重視的,只是現在經濟糾紛處理起來很麻煩,有個過程,請報社的同志理解。《荊都民聲報》發行範圍不大,發了就算了,張書記沒有明說其他什麼意思,我理解他只想請這位記者朋友,一來不要再向別的報刊投稿了,二來不要再在這事上做文章了。是不是請朱處長您約一下他們,我請客,大家聚一下,把事情說說?”朱懷鏡想想,說:“沒有必要。我同人家是很隨便的朋友,你專門請他們出來談這事不太方便。我就這幾天抽時間約他們出來玩玩,只當是順便說說,你看呢?”小熊忙說:“那當然好。
你還是請他們吃頓便飯吧。不好意思,我給你三千塊錢,由你做主怎麼樣?“小熊說著就拉開了手中的皮包。朱懷鏡忙擺手,不讓小熊拿錢出來,說:”我自己解決吧。“小熊走過去把門虛掩了,回頭說:”你們朋友平時聚是另一回事,這次是為縣裡的事找人家,當然不能由你自己買單呀!“朱懷鏡只好說:”就給兩千吧。“小熊仍數了三千塊,遞了過來。
事情說好了,兩人再不提起這事,就說閒話。朱懷鏡有意無意間問起烏縣的一些人,便聽了一些人是人非。有些人原來並不怎麼樣的,這幾年發達起來了。有些人前些年很行得開的,這幾年卻不聲不響了。最讓朱懷鏡感嘆的是原任公安局長黃達洪,在縣裡很算個人物的,早就說他要當縣委副書記,管政法。可因為嗜賭如命,被他的對手告了。
張天奇找他談過幾次話,他當面答應得好好的,可晚上又去了。還一邊賭一邊開玩笑說,張書記才找我談過話,我向他保證再不上牌桌了。各位兄弟證明,我可沒有上牌桌啊,我這是坐在凳子上哩!張天奇一怒之下就撤了他的職。這黃達洪的職被撤了,本性就出來了,班也不上了,當起了“雞頭”,帶了一夥女的下深圳做皮肉生意去了。朱懷鏡只是感嘆命運無常。
晚上,朱懷鏡如約在辦公室等候李明溪。直到八點一刻,李明溪才偏著頭進來了。
朱懷鏡發現今天李明溪還算聽話,真的理了發。平時看慣了他蓬頭垢面的樣子,今天見他理著寸斤平頭,怎麼看怎麼滑稽。那刮掉了鬍子的嘴皮子,反而覺得厚了許多。朱懷鏡叫他把畫再開啟看看,確認是他昨天看過的那兩幅畫才放心。卻又不馬上打電話同柳秘書長聯絡,只是反覆交代李明溪不要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