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革命同志,你怎麼說這種話?!”
“誰不讓起義,就滾他的!”屋門隨後“砰”地合攏上。
粟裕心裡暗暗叫好。
張國燾被噎得漲紅了臉,但仍固執己見,雙方僵持不下。
7月31日晨,前敵委員會再次開會,又辯論數小時之久。
此時,張發奎因幾次來電催促賀龍、葉挺到廬山參加軍事會議而沒有得到迴音,於是電告賀、葉,他準備1日來南昌。
張國燾自知沒有理由繼續堅持己見,不得不表示服從多數意見。但他還堅持起義應繼續推遲一、二月,以便通知尚未到南昌而跟隨張發奎部行動的共產黨員。
鑑於形勢已十分緊迫,任何拖延都可能導致起義的夭折。前敵委員會最後一致決定起義於8月1日凌晨4時舉行,這比前委會原先計劃的日期推遲了一天。
會上,張國燾又提出宣言須經他修改,並表示要到當天晚上才能改好。
這一提議又遭到譚平山的強烈反對。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周恩來說:“回頭還是我來改吧。”再一次否定了張國燾的意見。
經過兩次前敵委會議的激烈鬥爭,終於排除了張國燾的干擾,把發動南昌起義的決定堅持下來。
會後,周恩來立即簽發了作戰命令:“我軍為達到解決南昌敵軍的目的,決定於明(1)日4時開始向城內外所駐敵軍進攻,一舉而殲之!”①一直目睹這場箭在弦上爭論的粟裕,悄悄地鬆了一口氣。
7月31日下午,粟裕所在警衛隊接到“擦洗武器,補充彈藥,整理行裝,待命行動”的命令。
夜幕降下,營房裡面,又黑又靜。粟裕和戰友們悄悄地打上綁腿,穿好衣服,紮好皮帶,每人左臂纏上一條白毛巾。大家興奮得誰也不想睡,全副武裝,坐在揹包上,等待著那偉大時刻的到來。
部隊在調動,有的像在集合,有的像在行軍;郊區的農民赤衛隊、擔架隊、運輸隊,正在爭分奪秒地做準備;市裡的工人糾察隊、各群眾團體也在進行著戰前的準備活動。
周恩來在炮兵營密切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賀龍、劉伯承在第二十軍指揮部觀察著敵情。葉挺在第二十四師司令部準備指揮即將開始的激戰。
此時,駐在城內的敵第三、第六、第九軍各部及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省政府、衛戍司令部等首腦機關,全部處於起義軍的嚴密監視之下,市區各主要街道,都有起義軍的崗哨和遊動哨。整個南昌實際上已處在起義軍的控制之中。
此時的南昌,從外表看來,似乎十分平靜,沉寂。事實上,南昌,像一座瞬間就要爆發的火山,一股股熾熱的岩漿正在地下翻滾湧動。一場猛烈的革命風暴即將到來!
大約夜裡十點,粟裕忽然看見第二十軍軍長賀龍,身穿溼透的戎裝,騎著大汗淋漓的戰馬,飛馳來到江西大旅社。原來他手下的第一師第一團第三營副營長趙福生於7月31日晚叛變投敵,把起義計劃密告了朱培德部的一個團長。
為避免被動,贏得主動,周恩來當機立斷,將原定8月1日凌晨4時起義的時間提前到2時,並規定以第二十軍指揮部吹響衝鋒號為發動起義的訊號。
戰鬥首先在葉挺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一團和敵第五十七團之間打響。
警衛隊接到命令,要去策應一支部隊。粟裕帶領警衛隊向著第九軍軍官教育團駐地跑步前進。
到達目的地後,忽聽,營內吹起了歡迎號,原來軍官教育團全部起義了。
為首的是位身材魁梧,態度和藹慈祥的長者。他就是頗具威望、大名鼎鼎的朱德!這是粟裕第一次見到朱德。義師南征後,粟裕就追隨朱德上了井岡山,親眼目睹朱德指揮打仗的情形,使他終生受益。
這時,猛烈的槍炮聲,震天的吶喊聲,充滿了整個南昌城。
附近貢院那邊,號聲、槍聲、喊殺聲混成一片,震耳欲聾。
“衝上去!衝啊!”
“那不是中隊長陳守禮的聲音嗎?”粟裕清晰地分辨出,“支援七十二團去!”他向周圍的幾個戰士喊道。
黑暗中門口的石柱旁不斷髮出道道閃光,那是第二十四師教導隊中隊長陳守禮率領十幾名學員兵隱蔽在石柱後,頑強地阻擊敵人。有幾名學員中彈倒下,敵人趁機撲了上來。
陳守禮急得一邊大吼:“頂住!頂住!不準後退!”一邊從石柱後閃出身子,向對面的敵人連放了幾槍。
正在這時,粟裕他們趕到了。“危險!”粟裕一把抓住陳隊長腰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