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3/4 頁)
張煥笑了笑又問道:“既然魯將軍在安西已近四十年,想必也應該很清楚安西各國情況,在你看來,安西各國中最為親唐的是哪一國?”
魯陽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疏勒,太宗年間,正是疏勒國不顧突厥人的威脅,三次上書朝廷,請求歸附,才使得太宗皇帝毅然決定出兵安西和北庭,最終建立了大唐在西域的統治,而臣等在與朝廷斷絕聯絡後,被吐蕃所逼,幾乎無容身之地,也是疏勒國王裴冷冷頂住了吐蕃的壓力,將我等收容在疏勒,這次吐蕃軍從吐火羅北上,又是裴冷冷安排馬車、糧食,並親自派兵護送我們去于闐。”
“等等!”張煥忽然打斷了他的話,他詫異地問道:“你是說疏勒國王還有自己的軍隊?”
“當然有!”魯陽見他一臉驚訝,他連忙解釋道:“可能都督還不知道,從前這些西域小國都有自己的軍隊,數千人到上萬人不等,平日維護地方秩序,若打仗時他們則為唐軍附庸軍,隨軍同行,否則安西節度使下僅兩萬餘人,還要分駐各地守捉,怎麼和吐蕃人打仗?”
“原來如此!”張煥緩緩點頭,這個細節卻是他所不知道,如果疏勒本身有軍隊,又是親唐,那麼為什麼不能將安西四鎮的統治中心由龜茲移到疏勒,這樣,將更有利於唐軍向西發展。
想到這,張煥便立即問道:“那疏勒國現在還有多少軍隊?還有,那裡最大程度能容納多少唐軍駐紮?”
“疏勒國目前仍有六千人的軍隊,從前最盛時唐軍在那裡駐紮了一萬餘人,但據屬下估計,疏勒至少能駐紮三萬人。”魯陽彷彿已經明白了張煥的心思,他一抱拳便道:“都督,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都督是否願聽?”
“你儘管說!”
“在天山以南的安西都護府境內,有龜茲為中心的北道防線和以于闐為中心的南道防線,他們同時又是絲路幹道,而這兩道防線的西端就總彙於疏勒,這就使疏勒在我大唐西陲的軍事戰略上,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實屬舉足輕重,屬下擔心大食人會乘我大唐與吐蕃交戰之機,出兵佔領疏勒,那時,赤松德贊未必不會和大食人勾結。”
一句話猛然提醒了張煥,他想起了昨天達摩馱都所說的訊息,大食人屯重兵在石汗那,如果他們是擔心自己越過蔥嶺去打碎葉,那他們應該屯兵在北面的俱密才對,屯兵在石汗那,從南面越過了蔥嶺便是疏勒,難道他們真是想
想到這,張煥後背的冷汗已經下來了,如果大食真的出兵疏勒,與吐蕃人合兵一處,那安西的局勢極可能就會逆轉。
他立刻毫不猶豫地下令道:“傳我的緊急命令,命王思雨部放棄對吐蕃軍的攔截,全力向疏勒進軍,一定要阻止大食人北上的可能。”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西戰略(五)
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當你想到一個可能,不希望事情向那個可能發展時,事情偏偏就會落在這個機率上,正如張煥的猜測,吐蕃軍的突然撤退正是吐蕃與大食達成了瓜分安西的協議,就在昨日中午,張煥大軍抵達龜茲的同一時刻,來自大食的使臣也抵達了吐蕃贊普赤松德讚的臨時行宮。
大食就象一個永遠也吃不飽土地的餓漢,在天寶八年怛羅斯之戰後,大食逐漸佔領了大唐蔥嶺以西的廣大領土,它的目光隨即又投向了吐火羅的廣闊的土地,在擊敗吐蕃人,佔據了吐火羅後,大食人再次回首東顧,目光越過了蔥嶺,窺視著那片盛產絲綢和瓷器的東方土地。
但是,大唐在怛羅斯之戰中所表現出的強大的戰力令大食人記憶深刻,它又象一條懼怕獵槍的惡狼,始終不敢越過蔥嶺——這座大唐的門檻。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兩個月前,唐軍在北庭狠狠痛擊了大食的走狗葛邏祿人,幾乎殲滅了它的全部有生力量,葛邏祿舉國恐慌,遂向大食人求救,直到這時,大食人才決定試探性邁出第一步,為此,它需要一個跳板,疏勒就是它看中的第一塊跳板,佔領了疏勒,也就取得了東進的制高點。
八月,大食吐火羅總督阿羅斯終於等到了巴格達的命令,哈里發邁赫迪親自下令,奪取疏勒、阻止唐軍西進,這也就意味著大食人的東擴開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安西的局勢也由此變得微妙起來。
拔換城(今天的阿克蘇),這是一座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中轉城市,它也是西域三十六國姑墨國地都城,城中人口約三千餘戶。二萬四千人。這一個多月來吐蕃大軍一直便駐紮這座城中,尤其是吐蕃贊普也在此,更使得城中戒備森嚴,任何一個人地出入都要嚴加盤查。
雖然吐蕃大軍已經在十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