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說:“我不知道。財政問題是體育比賽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經常說,希望有人贊助,但體育比賽應占主要部分,而不是像亞特蘭大這樣,市場行為佔上風。”
在記者招待會快要結束時,薩馬蘭奇終於擋不住記者的輪番攻擊,承認“私人辦奧運是個錯誤”。但他否認了本屆奧運會已處於無組織狀態的說法。
“我認為,主辦城市、地方首腦和國家在未來的奧運會中需要全力合作,以保證奧運會能夠正常運轉。”薩馬蘭奇說。
薩馬蘭奇還表示,今後將與世界棒球聯合會及國際橄欖球(英式)聯合會談判,讓職業棒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和國際奧委會接納橄欖球組織為新的會員。薩馬蘭奇最後表示:一奧運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也許不止是奧運會,體育比賽在今日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未來會更加重要。”
第14章 情繫中華
·百年奧運滄桑路
·數載沉浮
·一票的失敗
·何振梁與薩馬蘭奇
·“鄧亞萍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員之一”
火炬轟鳴,頌歌高唱。千萬羽和平鴿展翅高翔,飛向四面八方。歐洲11國和美國、澳大利亞的選手湧人白色大理石浮雕裝飾著的橢圓形運動場。這是1896年4月5日,希臘雅典,第一屆奧運會的開幕式。
人們發現,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代表,沒有一個黃面板黑頭髮的亞洲人。國際奧委會難道把遙遠的東方忘記了嗎?
首屆奧運會籌備期間的一天,北京東交民巷法國駐華使館人員,把一封信函送給了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李鴻章主持外交的清朝政府,這是希臘奧運會組委會邀請中國參加第一屆奧運會的信函。
現在想來,人們對奧委會邀請中國也許會有幾分不解。當時的中國,在英、法、日、美、俄等帝國主義洋槍洋炮的威脅中驚顫不已。泱泱中華,被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烈火燒得遍體鱗傷。腐敗落後,不堪一擊,好象任何一個西方惡魔都能從她身上割下一塊塊肥肉。作為顧拜旦勳爵祖國的法國也同樣趁火打劫。拿破崙第三執政的法國,悍然與英國狼狽為奸,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迫使清政府訂立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法帝國主義者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
在西方人眼中,中華帝國有過多麼風光的時代。歐洲的哲學家伏爾泰說,中國是“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國家”。費爾巴哈說:“歐洲政府必須以中國為楷模。”波維爾則稱:“中國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作為去向的美妙境界。”在法國,也曾流行“中國風格”、“中國趣味”。路易十四時,中國的轎子幾乎成為達官貴人們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王室舉辦化妝舞會,人們都以化妝成中國人為榮耀。
可是,中英交戰一聲炮響,使清廷威風掃地,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仰慕和崇拜。一位普魯士的傳教士郭實臘斷言:“中國的龍要被廢止,只有基督教義才能拯救這個已經‘死去’的文明國家。”《英軍在華作戰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議論:“中國是個愚昧而又驕傲的國家,是一個沒有自我更新能力和缺乏活力的國家,是世界範圍內落後國家的成員之一。”
說到這裡,人們不能不對顧拜旦勳爵懷有崇敬之情。他與國際奧委會沒有拘囿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鄙夷和蔑視,還是伸出了表示友好的手。
這是為什麼呢?中國,畢竟是個四萬萬人口的大國,畢竟曾經是世界最發達、最威風,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一個國家。四大發明、萬里長城……睡獅昏聵而餘威猶存。但是,最令人信服的解釋,恐怕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宗旨使然。其理想是: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和平、友誼與團結。其宗旨為:鼓勵組織和發展體育運動與體育競賽;在奧林匹克理想指導下,鼓舞和領導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和加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保證按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使奧運會無愧於由皮埃爾·讓·顧拜旦勳爵及其同事們恢復起來的奧運會光榮歷史和崇高理想。顧拜旦及其同事們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初,就努力維護奧運理想和宗旨,堅持奧運之門向一切國家、民族開放,不管它是大國、小國,富強的、貧弱的,西方的、東方的……奧運會向當時的中國發出邀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令人不解的是,當時的清政府對奧委會的邀請為何石沉大海,毫無反響呢?這也許是中國走上奧運路途中一個不大不小的斯芬克斯之謎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