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記者甚至進入克里姆林宮採訪戈爾巴喬夫,並且導致蘇聯同韓國最終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同中國關係的改善成效不大。80年代初。中國一架民航班機被卓長仁等人劫持到韓國時。韓國政府以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要求解決劫機事件為條件,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政治上做出讓步,但中國政府派出的民航代表團堅持把談判範圍限制在解決劫機事件上,使韓國政府大失所望。
漢城奧運會後,中韓關係表面上一如既往,但是以間接形式進行的雙邊貿易卻大幅度增加,同時雙方人員來往的限制也有所鬆動。
隨著韓國同中國關係的改善、朝鮮和韓國的敵對緊張氣氛有所緩和。
漢城奧運會提出的口號是“世界走向漢城,漢城走向世界”,當160個國家的體育官員和運動員彙集韓國時,它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韓國自己多年透過外交、新聞等手段所做的宣傳,特別是世界幾十億人透過電視看到了韓國的現實發展,韓國獲得的精神收益是無法用金錢和數字來計算的。
舉辦奧運會的一個初衷就是改變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現在這個目標可以說基本實現了、韓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且又開闢了新的經濟市場,找到了更多的貿易伙伴。
從經濟利益角度講,漢城奧運會也使韓國獲益非淺。韓國為此屆奧運會給予了高額投資,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韓國政府為舉辦奧運會共投資30億美元,顯示了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其中直接支出和投資為17億美元,間接投資為13億美元。為了迅速籌集這些資金,韓國政府還向日本等國借了一些外債。
有了洛杉磯奧運會的經驗,韓國政府對於收回這些投資也頗有信心。
組委會首先把目標對準了電視轉播費,張口開價5.5億美元,但是時間差的問題影響了電視轉播的最大客戶——美國的收視率,善於討價還價的美國人藉機壓價,表示只能出價2.5億美元。談判斷斷續續共進行了三年,最後美國廣播公司以3億美元獲得了漢城奧運會的轉播權。再加上與其它國家簽訂的合同,漢城在電視轉播權上僅獲得了4億美元,遠遠低於預期的8億美元。
除此之外,出售紀念幣、銀幣和郵票也是奧運會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漢城奧運會的紀念幣原定價為90美元,後來由於報名參賽國家名額的增加,漢城奧運會的聲望倍增,於是組委會將紀念幣的售價提高到175美元。紀念幣的總收入達到了1.2億美元。
海外僑胞也積極為奧運會捐款。如旅日韓國僑胞共向組委會捐款5千萬美元。但是在捐款中又遇到了問題,即按照日本法律,募捐必須交納60%的稅金,這樣,捐款的數額就會所剩無幾。於是僑胞動員了日本政界人士,甚至找到了當時任自民黨總裁的竹下登請求免稅,問題才得以解決。
奧運會的良好組織工作為奧運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據統計,漢城奧運會純收入至少達4億美元,可以說是奧運會的最好記錄。
同時,漢城奧運會成了韓國企業的最佳廣告,對漢城奧運會,共有90家企業進行了商業贊助,其中13家為韓國的大企業。精明的生意人看準了奧運會這個千載難逢的宣傳機會,為自己的產品大作廣告。
商業贊助不僅為漢城奧運會籌集了一大筆資金,而且為韓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開啟了新的銷路。據統計,奧運會的召開為韓國帶來了近70億美元的生產和銷售額。韓國的出口得以擴大,同其它國家的雙邊及多邊貿易額也迅速增加。
同時,漢城奧運會還為3.4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這一點尤其表現在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行業。
漢城奧運會為韓國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參加過漢城奧運會開幕式的觀眾都會記得,他們曾在自己的座位上發現了一個塑膠袋,裡面裝有一些精美的紀念品。看到這個塑膠袋,人們就會想起,漢城奧運會在逆境中申辦,在國內政局的動盪以及同朝鮮的談判中籌辦,最後終於在舉世矚目中獲得成功。
薩馬蘭奇在一篇文章裡寫道:
“我確信,在現代奧運會近百年的歷史上,第24屆漢城奧運會是一次最成功的盛會。”
“同時,我也清楚漢城奧運會在人類和平的程序中產生了多麼巨大的影響。我再次向克服了南北分裂造成的痛苦和國內外不利條件而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韓國國民致以衷心的敬意和讚許。”
“漢城奧運會的偉大成就將永遠載入史冊。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