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已過了晚膳時分,卻沒人敢上前敲門請他出來用膳。
從一早退朝之後,馮邈一回到家便關在書房,直至現在還不出來。
他為什麼這麼煩惱?正是因為李燦上書奏請遷都鄴城所引起的爭議。
今早上朝,康王上呈了由中書舍人李燦所書之遷都鄴城的千言奏章。
李燦的遷都之議在朝廷上引起一陣譁然。
一時之間,朝中大臣不是紛紛上奏表示贊成或反對立場,要不就是在一旁竊竊私語。朝廷廟堂莊嚴之所,頓時間卻猶如街坊里巷的嘈雜市場。
中書令高允見朝中已成對峙之勢,便上言道:
“既然朝中大臣對於遷都之議眾說紛紜,臣以為遷都確是茲事體大,應該廣納意見,從長計議並審慎規畫。無需此時立刻決定。”
皇上沉吟片刻,決定接受高允的提議,稍後再議。
馮邈從宮中回到家中之際,對於今早的遷都之議仍大感煩憂。
身為一個在北魏任官的漢人,馮邈一向小心翼翼。
他深刻地瞭解到,這是個以鮮卑族立國的國家,但是鮮卑人尚武的性格與漢人的文治性格大不相同;因此不論是在國政、外交等重大事物上頭,或是語言、生活習慣等日常小事,因為兩個民族的性格歧異而產生的紛擾從未間斷過。
李燦的遷都之議固然著眼於北魏的南北經略問題,但以目前朝中隱然成形的胡漢對立情況,這樣的建言卻很容易引發政治聯想。排漢集團正好藉由鮮卑貴族久居平城的情感,以打擊融漢集團的聲望,進而令主張鮮卑正統的人士一個更積極反對胡漢融合的理由。
胡漢對立的問題一旦擴散惡化,不僅累及眾多百姓,連在朝為官的馮邈都擔心自己的命運未卜。
馮迦陵一跨進府便聽見下人們的竊竊私語,說老爺已經在書房裡待了一整天,不吃不喝的。
她連忙來到馮邈的書房,輕輕敲了門,沒等回應便徑自開啟房門進去。
“爹爹為何心煩啊?”
馮邈邊踱步邊心煩之際,冷不防從旁邊冒出一個清盈的女聲,著實嚇了他一下。
“迦陵,幹什麼在這裡鬼鬼祟祟地嚇人!?”
他轉身一見來人,一股氣便忍不住從腦門升起,大聲地吼了出來。
“我沒有嚇人啊!人家有敲門的。我是過來請您出去用晚膳的……”
馮迦陵小心翼翼地看了馮邈一眼,發現他神情嚴肅、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