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加強南洋艦隊的實力,一直是帝國海軍的重點工作。只不過,江洪波連艦隊裡那點屁事都擺不平,還想與李玉民爭權奪利,他也太不自量力了。”
聽到這,白佑彬不但百口難辯,還隱隱感到了一絲寒意。
顯然,陳錦寬認為白佑彬是來替南洋艦隊,或者說是替江洪波拉人情關係的。很明顯,陳錦寬不是那種不分輕重,不辨是非,任何時候都將人情世故放在首位的人。另外,在陳錦寬這番話裡還有兩層意思,一是江洪波在南洋艦隊的表現讓陳錦寬不太滿意,主要就是沒能壓住手下那幾個支艦隊司令。其次就是李玉民很有來頭,很有背景,連陳錦寬都有所顧忌,憑江洪波的能力,很難超越他。
“不過,既然來了,那就做好本職工作吧。”說著,陳錦寬從茶几上的煙盒裡拿出了一根特製的香菸。“你在海軍學院學的是槍炮專業吧?”
白佑彬立即點了點頭。
“你對帝國海軍的裝備有什麼看法?”
“這……”
突然而至的問題讓白佑彬有點措手不及。
如同所有的老牌海上強國一樣,帝國海軍戰艦的火力一直領先於世界。畢竟,正是帝國海軍的堅船利炮為帝國開闢了大量殖民地,轟開了其他國家的大門,開啟了海外市場,從而造就了輝煌數百年的“日不落帝國”。
不管在工業基礎,研發能力,以及實際裝備方面,帝國海軍的火炮技術都是世界一流的。這也是白佑彬當初選擇槍炮專業的主要原因。
大戰後,簽署《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時候,就是因為帝國的海軍火炮技術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所以軍備條約中對各型戰艦主炮口徑的限定有兩套標準,即西方國家採用英制單位,帝國則採用公制單位。
具體表現上,戰列艦主炮的限制方面,西方國家為十四英寸(約和三百五十六毫米)。帝國則為三百五十毫米。重巡洋艦方面,西方國家為八英寸(約和二百零三毫米),帝國則為二百毫米。輕巡洋艦方面,西方國家為六英寸(約和一百五十五毫米),帝國則為一百五十毫米。
顯而易見,帝國海軍受到的約束更為嚴厲。
只是,幾毫米的差距,對於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火炮技術的大明帝國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另外,決定火炮威力的不僅僅有口徑,還有身管倍徑,以及彈藥效能。
“怎麼,不好說嗎?”
“不,不是!”白佑彬長吸了口氣,說道,“元帥,在我看來,後條約時代,帝國海軍完全不用與敵人爭一時之高低。”
陳錦寬微微一笑,示意白佑彬繼續說下去。
“條約作廢之後,各國肯定會建造更大,更強的戰列艦。隨著戰列艦的噸位不受限制,其防護能力將迅速提高,帝國海軍現裝備的三百五十毫米口徑的主炮肯定難以對付新式戰列艦。問題是,火炮並不是口徑越大越好。”稍微停頓了一下,白佑彬又說道,“上次大戰的殘酷事實證明,優秀的戰列艦並不僅僅強調某項,或者某兩項效能。只有火力、防護與速度合理搭配,才能擁有出眾的效能。在現行技術條件下,戰列艦的噸位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如果考慮到建造成本,以及批次建造的壓力,更不應該一昧求大,大規模戰爭中,數量往往比質量更加重要。因此,我覺得,在滿足了基本效能要求的前提下,帝國新式戰列艦的主炮口徑不一定要超過對手,更不值得為了火力而犧牲其他重要效能。再說了,提高火力,特別是穿甲能力,靠的也不僅僅只是主炮口徑。”
“看來,你是‘均衡派’的軍官!”
白佑彬微微一愣,隨即就笑了起來。
戰後,帝國海軍軍官中,就未來主力艦的發展方向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流派。
一是“保守派”。該派軍官認為,帝國海軍不同於日本,英國等國家,有其固有的重點防禦方向,且作戰範圍明確,海外基地眾多,所以帝國海軍的主力艦仍然應該按照戰前的思路發展,在適當犧牲速度的前提下,強化火力與防護。
二是“防護派”。該派軍官認為,帝國面對的敵人眾多,且美國海軍實力強大,帝國要想在未來戰爭中戰勝對手,需要做到以一擋十。因此,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應該格外強調防護,爭取在海戰中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擊敗眾多的敵人。
三是“均衡派”。該派軍官的觀點與白佑彬的觀點很類似,即在技術進步的前提下,未來的主力艦不能僅僅強調某一方面,或者某兩方面的效能,而應在主要效能間形成某種合理的均衡,並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