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在海峽西側的防線,南洋艦隊最終放棄了前往直布羅陀要塞的打算,準備北上尋找歐洲艦隊決戰。
這樣,就有了開始的一幕。
按照袁飛泓的推測,常駐直布羅陀的帝國遠征艦隊已經全軍覆沒了,歐洲艦隊肯定做好了迎戰的準備。要擊敗敵人,就得首先擊敗敵人的艦隊,完成海上封鎖,迫使敵人投降。若敵人不投降,再考慮襲擊敵人的港口,並且派遣陸戰隊登陸作戰。
當然,袁飛泓並不知道,帝國遠征艦隊並沒有完蛋,直布羅陀要塞也沒有淪陷。
西班牙進攻直布羅陀要塞的時候,遠征艦隊剛好返回要塞。隨即,遠征軍統帥下令從北非港口調集物資,同時留下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陸戰隊堅守要塞。
為了防止被歐洲艦隊封鎖在地中海內,遠征艦隊隨即離開要塞,衝出了地中海。
同時,駐紮在維德角群島的帝國遠征軍也迅速疏散了島上的軍民。
為了防止敵人佔領維德角群島之後,利用島上的軍事設施對抗帝國援軍,守軍在撤離的時候摧毀了島上所有軍事設施。實際上,直到戰爭結束,歐洲國家都沒有想過遠征帝國本土,也沒有威脅到維德角群島。
在獲得了初步勝利之後,歐洲國家也就下一步行動產生了分歧。
西班牙堅決主張鞏固本土防禦,認為大明帝國的援軍即將到達,如果不能守住本土的話,任何勝利都將失去價值。
英國則主張向美洲擴張,佔領大明帝國在美洲的殖民地。
法國則主張從北非進入印度洋,從而打擊大明帝國在印度洋的勢力。
相對弱小的荷蘭與葡萄牙則覺得應該見好就收,儘快與大明帝國媾和,而不是讓戰爭持續下去。
毫無疑問,五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打算。
正是如此,在比斯開灣北部集結的歐洲聯合艦隊浪費了足足八個月的時間,都沒有能夠南下,也沒有對帝國在北大西洋,以及非洲西海岸的軍事基地構成威脅。結果,他們不但錯過了殲滅帝國遠征艦隊的機會,還等來了強大的帝國南洋艦隊。
隨後,帝國海軍一舉擊退進攻直布羅陀要塞的法西聯軍,並且重建了維德角群島海軍基地,開始鞏固在北大西洋的軍事優勢。
海戰之後,曠日持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