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1/4 頁)
三點三十五分,“仁宗”號也不得不撤出戰鬥。
神奇的是,三點四十七分,“仁宗”號已經撤退了幾公里,結果還被一枚從“華盛頓”號上打來的穿甲彈追上,導致艦尾被炸缺了很大一塊。幸好當時的交戰距離已經超過了二萬三千米,而且舵艙周圍的裝甲隔板得到了加強,厚度超過了一百三十毫米,不然“仁宗”號很有可能被這枚穿甲彈打掉轉向能力。
相對而言,只遭到“南達科他”號還擊的“太宗”號受到的損傷是最輕的。
到三點二十五分的時候,“太宗”號只捱了兩枚穿甲彈,而且都沒有被打穿裝甲,只是在艦體上留下了兩個大窟窿。
三點半,隨著“南達科他”號的航向向北偏了十五度,“太宗”號立即追了上去。
獲知這一情況之後,白佑彬立即意識到,哈爾西要逃跑了!
隨即,他就命令第11…2主力編隊重新整隊,以二十二節的速度跟上美軍第51特混艦隊。同時讓第11…1主力編隊轉向到零度,準備攔截向西逃跑的第51特混艦隊。而此時,第11…1主力編隊與第51特混艦隊的距離為五十七公里。
也就是說,即便在第51特混艦隊西面活動的那幾艘巡洋艦上安裝了雷達,也不見得能夠探測到五十多公里外的第11…1主力編隊的四艘戰列艦。
收到白佑彬的命令後,“太宗”號一面將航向調整到五十度,一面召喚之前撤出戰鬥的嗩吶艘戰列艦。顯然,白佑彬準備在這個時候收網了。
只是,白佑彬並不知道,第5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已經換成了斯普魯恩斯。
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五十一章 … 指揮換人
收到哈爾西受傷的訊息時,斯普魯恩斯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
並是說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有仇,或者是並不關心哈爾西的生死。斯普魯恩斯能夠接替金凱德出任第52艦隊的指揮官,就是靠哈爾西的大力推薦。雖然兩人的性格完全不合,但是哈爾西一直比較欣賞這個之前在他手下指揮巡洋艦編隊的“上校”。另外,哈爾西與斯普魯恩斯的私人關係很不錯,兩人算得上是軍隊中,特別是美國海軍將領與軍官中並不多見的“朋友”。
只是在眼前的情況下,斯普魯恩斯不能讓個人感情左右他的決策能力。
現在,他成為了第5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而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轉向到零度,擺脫第1…2主力編隊。
其實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一直認為哈爾西在設法撤退。
只是據哈爾西在戰後所說,當時他根本沒有想過要撤退,只想儘快幹掉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然後再騰出手來與另外四艘“英宗”級戰列艦決戰。當然,不管哈爾西后來說的話是不是在“吹牛”,以當時的情況,斯普魯恩斯確實有理由相信,在收到尼米茲的電令之後,哈爾西肯定會選擇撤退。
從第51特混艦隊的戰術行動上來看,哈爾西確實選擇了撤退。也正是如此,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一直讓第52艦隊跟隨第51艦隊行動,並且按照哈爾西的命令安排戰術,沒有與哈爾西“對著幹”。
效果也很快顯現了出來,激戰近三個小時後,第11…2主力編隊失去了追擊能力。
只是,斯普魯恩斯不敢有絲毫大意。
三點二十分左右,之前一直在第51特混艦隊西南面活動的另外四艘戰列艦不見了蹤影。而第52艦隊的兩艘戰列艦排在了第51特混艦隊的最後面,所以斯普魯恩斯對這一情況更加關注。
那四艘戰列艦到哪去了?
顯然。第一艦隊地指揮官絕不會讓四艘更強大地“英宗”級戰列艦離開戰場。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下達撤退命令。同時讓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留下來殿後。
毫無疑問。那四艘戰列艦還在戰場上活動。並且正在尋找合圍第51特混艦隊地機會。
只是。在此之前。指揮第51特混艦隊地是哈爾西。在哈爾西沒有下令派遣巡洋艦去尋找那四艘戰列艦地情況下。斯普魯恩斯無權調動艦隊內地巡洋艦。甚至連驅逐艦地艦長都不會聽他地命令。
三點半。斯普魯恩斯接過指揮權地時候。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之前一直伴隨第11…2主力編隊地第11…4巡洋艦編隊轉移到了戰場地南面。這一來可以防止美軍第51特混艦隊地驅逐艦攻擊三艘遭到重創地戰列艦。二來可以掩護還在繼續作戰地地“太宗”號。最後還擋住了美軍巡洋艦去尋找第11…1主力編隊地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