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當然,也可以直接來找我。”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說著,衛延年就站了起來。
緊張的戰役策劃工作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當時,白佑彬並不知道,陳錦寬把海軍元帥的前程都押在了這次的戰役行動上,如果這次戰役失敗,陳錦寬必然引咎辭職。另外,衛延年也把自己地前程押了上去,作為海軍總參謀長,他要對艦隊地作戰行動負直接責任。
歸根結底,都是白佑彬的這個“作戰構想”太“前衛”了。
當時,他還沒有想到具體地實施方法,只是在構想中提到,利用海軍已有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與快速綜合補給艦,第一艦隊前出東太平洋,在巴拿馬運河南面攔截剛剛進入太平洋的敵艦隊。
也就是說,這是一次萬里奔襲行動!
與之相比,當初第62艦隊前出南大西洋,攔截Z艦隊的作戰行動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換句話說,即便走最短的航線,第一艦隊要到一萬海里外的海域去對付敵艦隊。而帝國海軍除了四艘“海龍”級巡洋艦的續航力超過了二萬海里之外,其他戰艦的續航力都在二萬海里之內。另外,沿途沒有任何由帝國海軍控制的港口。因此,沒有快速綜合補給艦的支援,艦隊不可能執行這樣的任務。
考慮到各種實際因素,艦隊最終要往返航行近三萬海里,相當於圍繞地球赤道航行一有三分之一圈,才能在完成任務之後返回那霸。
不說別的,這麼遠的航程就足以讓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放棄了。
由此可見,這樣的作戰設想也確實只有白佑彬這樣的年輕人才想得到,或者說才敢想,並且才敢將其當作作戰構想。
只是,陳錦寬為什麼會採納這麼“瘋狂”的作戰構想呢?
這就得從太平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協約國集團的八艘快速戰列艦進入了太平洋,局勢將發生逆轉。
首先,帝國海軍正在規劃的,攻打關島的作戰行動必然擱置。到時候,即便第一艦隊全體出動,美國海軍只需要在這邊投入五艘戰列艦,就足以讓第一艦隊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在美國海軍的威脅之下炮擊關島,幫助陸戰隊上岸。如果沒有第一艦隊的支援,陸戰隊就只能呆在登陸艦上,甚至得龜縮在日本的港口內。
其次,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也將受到影響。
到時候,即便只有歐洲聯合艦隊到達西南太平洋戰場,帝國海軍將修復的六艘戰列艦全部編入第三艦隊,帝國海軍在索羅門群島的攻勢作戰必然停止,陸戰隊將在瓜島繼續與美軍苦戰,而第三艦隊則要面對至少五艘快速戰列艦的威脅。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太平洋戰爭將進入相持階段。
不管是帝國,還是美國,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都難以獲得足夠的戰略優勢。因此,太平洋戰爭將變成名副其實的消耗戰,雙方海軍的損失都不會小到哪裡去。而隨著美國的戰爭動員逐步完成,帝國海軍甚至有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
在此情況下,陳錦寬只能放手一搏。
正如陳錦寬當初跟衛延年說的,作戰中誰都避免不了採取冒險策略,關鍵就看所承擔的風險與所能獲得的好處是否成正比。
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十四章 … 群策群力
有了構想,並不等於有了作戰計劃。
在制訂詳細的作戰計劃時,白佑彬遇到了不少的麻煩,同時也得到了一個讓他非常滿意的助手——藍凌波。
去年年底,白佑彬率領第3艦隊奔赴俾斯麥海的時候,藍凌波獲得了一次深造的機會。
當時,海軍總參謀部需要更多的高階參謀,因此從幾所海軍的高等學府抽調了十多名教員,在青島開設了高階參謀培訓班。因為藍凌波在總參謀部的表現比較出色,所以被委派去進行學習深造。
如果在以往,這類深造最多是讓普通參謀拿到了成為高階參謀的通行證。
這次卻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面向的是海軍總參謀部與海軍司令部的參謀軍官,所以培訓班不會教一些普通課程,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幾門剛剛興起的學科上。比如,戰場統籌學,軍事統計學等。這些學科幾乎都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以及這次戰爭爆發之後才有人提出來的,主要就是用科學的手段來分析戰爭,然後找出規律,再利用規律來判斷戰場上的局勢走向,分析敵人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己方應該採取的行動。
毫無疑問,幾十年之後,這些學科都成為了軍事學院的必修課程。
只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一個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