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馬薩諸塞”號又被至少十二枚穿甲彈命中,其中至少有九枚穿甲彈打在了其艦體左舷水線部位。而且至少有五枚穿甲彈打穿了主裝甲帶,並且在艦體內爆炸。
結果肯定是災難性的,即便“馬薩諸塞”號的生命力再頑強,在艦體左側上百個艙室進水之後。也難以逃脫覆滅的命運。隨著其左傾達到了十度,艦體嚴重進水。航速迅速跌到了十八節以下,而且還在繼續減速。
七點二十五分,在確定“馬薩諸塞”號已經喪失了生存能力之後,兩艘“皇帝”級戰列艦才停止了炮擊。
十三分鐘之後,“馬薩諸塞”號翻覆。並且在八點二十四分的時候離開了海面。
“馬薩諸塞”號的命運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戰艦沒有所謂地“吉利”與“不吉利”的差別。
作為“南達科他”級的第三艘(編號BB59)。“馬薩諸塞”號幾乎與“南達科他”號同時開工建造,其建成的時間也僅比“南達科他”號晚了二個月。相對於“印第安納”號來說,馬薩諸塞好不但是幸運地,還是非常幸運的。在整個建造過程之中,“馬薩諸塞”號幾乎沒有出任何問題,即便在服役後地訓練中,“馬薩諸塞”號都順風順水,沒有出現像“南達科他”號那樣的副炮炸膛事故。
在很多人看來,“馬薩諸塞”號確實是一艘“吉利”的戰艦。
可是其最終的結局並沒有比“印第安納”號好多少,顯然“吉利”與“不吉利”根本就決定不了戰艦的命運。
為了擊沉“馬薩諸塞”號。第11…2主力編隊也付出了不少地代價。
六點五十分的時候。“太祖”號在捱了兩枚從“華盛頓”號上打來地穿甲彈之後,不得不撤出戰鬥。
七點前。在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聯手打擊下,“太宗”號在喪失了兩座主炮炮塔之後也不得不趕在被擊沉,或者動力系統被打壞之前迅速溜出了戰場。
也就在對付兩艘緊咬不放的“皇帝”級戰列艦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用上了“撒手鐧”。
六點四十五分,他就下令讓第51特混艦隊的四艘輕巡洋艦掩護最後八艘驅逐艦發動魚雷攻擊。只是,攻擊的物件不是幾近崩潰的第11…2主力編隊,而是正在迅速迫近,距離第51特混艦隊已經不到二十二公里的第11…1主力編隊!
幾乎同時,“英宗”號戰列艦上,白佑彬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雖然位置並不是太好,但是眼見著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就要逃走了,白佑彬可不想打了幾個小時什麼也沒有做。再說了,現在運氣倒向了第一艦隊,他也希望能夠抓住最後的機會。
只是,指望運氣地結果往往不會好到哪裡去。
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五十五章 … 鳴金收兵
第11…1主力編隊開火時發出的炮口閃光似乎在提醒斯普魯恩斯儘快逃跑。
“英宗”號戰列艦上,白佑彬卻一點都樂觀不起來。
戰鬥打了快八個小時了,第11…1主力編隊裡的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才第一次開火,這多多少少都讓白佑彬感到很窩囊。與之前他參加,或者指揮過的海戰相比,這場戰鬥中白佑彬一直被對手剋制著,根本沒有施展能耐的機會。
隔著二萬多米的距離,在以二十八節速度航行,僅能使用艦首方向六門主炮的情況下,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很難擊中南面正在高速逃跑的那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另外,“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最快航速為二十八點五節,此時的航速已經達到了二十八節。
如此一來,第11…1主力編隊根本追不上逃跑的美軍第51特混艦隊。
追不追得上還不重要,面對八艘美軍驅逐艦與四艘輕掩護驅逐艦的輕巡洋艦,白佑彬不得不放棄了追逐“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的想法。
六點五十二分,第11…5巡洋艦編隊衝了上來。
三分鐘後,第11…1主力編隊的航向轉到了二百一十度,讓左舷上的副炮與速射炮加入了對付美軍驅逐艦的戰鬥。對付有巡洋艦掩護的驅逐艦並不是很容易,至少第11…5巡洋艦編隊內的五艘“省會”級輕巡洋艦就要首先對付美軍的輕巡洋艦,戰列艦上的主炮也要首先瞄準美軍的輕巡洋艦,只要能夠迅速打垮美軍的輕巡洋艦,就能有效的對付突擊的驅逐艦。
炮戰打得很激烈,不幸中的萬幸是,美軍驅逐艦沒有攻擊第11…2主力編隊。
當時,第11…2主力編隊已經分成了二批,“太宗”號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