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早就將四艘日本驅逐艦打成篩子了。
可是,如果不分散敵方主力艦的注意力,編隊內的四艘戰列艦隻能在對方主炮的轟擊下轉向,結果肯定會非常悲慘。
怎麼辦?
一時間,腦海中還回響著轟鳴聲的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有點手足無措。
“長官,不能猶豫了!”
鈴木義尾只是“高雄”號的艦長,在小澤治三郎“殉國”之前,他不能代替艦隊司令官下達作戰命令。
“發動魚雷攻擊,命令另外三艘戰列艦跟隨轉向,用炮火掩護驅逐艦編隊!”
遲疑只是短暫的,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小澤治三郎非常果斷。
只是,第五排炮彈已經落了下來。
位於南遣艦隊左後方的驅逐艦編隊距離北面的敵艦隊更遠,即便立即加速北上,用自己脆弱的身軀去吸引敵人的炮彈,也不可能立即讓排頭的“金剛”號,以及尾隨在“金剛”號身後的其他三艘戰列艦擺脫遭到炮擊的命運。
如同任何一支海軍的驅逐艦官兵一樣,戰鬥開始的時候,四艘驅逐艦上的日本海軍官兵就意識到,他們為“大日本帝國”盡忠的時候就要到了。
為了掩護主力艦,犧牲驅逐艦是必然的選擇。
在艦隊決戰中,驅逐艦隻有兩個任務,一是對敵方的主力艦發動魚雷攻擊,二是阻擋敵人發動魚雷攻擊的驅逐艦。
無論是哪個任務,在海上決戰中,驅逐艦都是可以犧牲的配角。
隨著艦隊司令官下達了進攻命令,早就卯足勁的四艘驅逐艦立即像飲下了米酒的日本武士,發動了有去無回的最後衝鋒!
第三卷 復仇烈焰 第四章 … 時來運轉
接下來的三輪齊射,讓白佑彬的心情從巔峰跌到了谷底,體會了一次“自由落體運動”的感受。
二十七枚穿甲彈無一命中,甚至無一近失!彈著點最近的,離目標艦也有兩鏈(約和350米),即大概一個半艦長的距離。
毫無疑問,能夠在第二輪打出漂亮“跨射”,運氣成分佔了很大的比重。
相對而言,真正“新銳”的“仁宗”號打出的前兩輪齊射還有點看頭。其第二輪齊射的九枚炮彈中,有兩枚“陰差陽錯”的落在了二好目標艦的附近。事後分析,這也多是運氣成分佔了多數。因為直到戰鬥結束,“仁宗”號上的雷達都沒有修好,炮手只能用光學測距儀瞄準目標。當時,只有一號目標艦被擊中著火,二號目標艦在一號目標艦側後方大概二海里處。也就是說,“仁宗”號上的炮手根本看不到二號目標艦,只能向一號目標艦開火。炮彈偏差了二海里,這多少也算是“仁宗”號的正常表現吧。
第五輪齊射過後,“太祖”號開始向南轉向。
趁著炮擊暫停的機會,白佑彬親自找到了乙炮塔的槍炮軍官,要他注意方位角,並且在能夠目測敵艦方位的時候,儘量參考光學測距儀測出的炮擊引數,不要完全相信雷達測出的資料。
這表明,白佑彬已經意識到,電眼乙型雷達的測量資料並不準確。
事實也確實如此,電眼乙型雷達並不是後來的火控雷達,而是綜合了探測與測量兩種功能,並且更加側重探測功能的對海搜尋雷達。為了增加探測距離,電眼乙型雷達的工作頻率為2500兆赫茲,即S波段,其波長相對較長,能夠有效的減少大氣,特別是雲霧對電磁波的衰減作用,增加探測距離。負作用也很明顯,S波段不適合精確測量,探測精度並不高,也就難以充當火控雷達使用。
等白佑彬返回火力指揮中心的時候,閔瑞生上尉已經替他引導了第六輪齊射。
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第六輪齊射再次全部落空。緊接著,第七輪與第八輪齊射也是“竹籃打水”。
這下,白佑彬真的有點急了。
雖然“太祖”號與“太宗”號上的十八門巨炮一直在怒吼,接連不斷的將一噸多重的穿甲彈射向正在轉向的日本戰列艦,但是除了第二輪打中了一號目標艦的那枚穿甲彈之外,接下來的所有炮擊都沒有收到效果。
“太祖”號的六輪齊射,“仁宗”號的五輪齊射,總共九十九枚炮彈,竟然無一命中!
毫無疑問,兩艘服役不久的戰列艦都沒有真正達到服役標準,訓練嚴重不足!
“長官……”閔瑞生也很惱火。
平時訓練的成績可不是這樣的,當初即使在高速轉向的時候,“太祖”號的炮組都打出了相當好的成績。怎麼一上戰場,全都成了“軟腳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