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三年的海軍生涯,近三個月的艱苦訓練,即將經受第一次實戰考驗!
第三卷 復仇烈焰 第一章 … 預料之外
“金剛”號戰列艦司令艦橋,小澤治三郎中將面無表情的看著前方的茫茫大海。
自從四個小時前,收到由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大將從大本營海軍部發來的電報後,至今都沒有收到任何與聯合艦隊有關的訊息。
這讓小澤治三郎感到有點不安。
名義上,整套作戰計劃是由聯合艦隊司令官高野五十六上將擬定的,實際上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南雲忠一中將。如同熟識的大部分將領一樣,小澤治三郎對南雲忠一併不感冒,而且認為這套作戰計劃過於冒險了。
奈何,高野五十六上將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冒險的賭徒!
確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小澤治三郎曾經堅決反對過,認為在沒有確定美國將及時參戰的情況下,貿然發動對大明帝國的戰爭,無論聯合艦隊取得多麼偉大的勝利,都只能給“大日本帝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災難。
持該觀點的將領大有人在,比如杉山六藏中將,高須四郎中將,近藤信竹中將,井上成美中將等。持反對觀點的也大有人在,南雲忠一與冢原二四三就是典型代表。按照他們的觀點,即便“大日本帝國”不主動挑起戰爭,大明帝國也會在準備充分之後發動戰爭,並且徹底擊潰聯合艦隊!
就在兩派將領爭執不休的時候,一份極為重要的情報起到了關鍵作用。
大明帝國議政院透過了為海軍緊急撥款的法案,從而使大明帝國海軍獲得了二十多億特別預算。這筆預算,足夠用來採購四艘主力艦,以及配套的巡洋艦與驅逐艦,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一支新的戰列艦艦隊!
只是,這份情報真正起到作用的卻是另外一部分。
拿到特別預算之後,大明帝國海軍不但啟動了四艘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工作,還加快了正在建造的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工程進度。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四艘“皇帝”級中的三艘能夠在十月份之前服役。即便是最“悲觀”的估計,也至少有兩艘能夠在十月份之前服役,並且在十月份初步形成戰鬥力!
不得不說,日本情報部門的能力確實有問題。在特別預算下撥之前,帝國海軍就加快了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另外,特別預算也與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沒有多大的關係,除了訂購四艘新的戰列艦之外,多餘的資金投入到了下一級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之中,而不是用來加快“皇帝”級戰列艦的工程進度。
不過,這也足夠讓高野五十六下定決心,讓小澤治三郎等人閉上嘴了。
能夠與大明帝國“皇帝”級戰列艦抗衡,甚至取得絕對優勢的“大和”級戰列艦最快都只能在明年八月下水,完工要等到後年年底了。即便立即增加撥款,加快建造進度,也不大可能在明年年底前服役。
除了“大和”級,日本聯合艦隊最新銳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能難以與“皇帝”級一決雌雄。即便不考慮數量上的劣勢,已經服役了近二十年的“長門”級戰列艦除了主炮口徑上不輸給“皇帝”級之外,其他各項效能都不佔優勢!
也就是說,在“大和”級戰列艦服役之前,日本海軍不但在主力艦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在主力艦“質量”上也將處於劣勢!
這期間,大明帝國海軍足足有一年以上的時間來對付日本聯合艦隊。
在高野五十六,以及那些堅信大明帝國會主動挑起戰爭的日本海軍將領眼裡,大明帝國海軍瘋狂的擴軍備戰,不是為了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又是為了什麼?
更何況,大明帝國的工業實力遠遠超過了日本。
為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後追加了兩艘),日本對全國的重工業,特別是鋼鐵工業進行了全面調整。也就是說,日本集全國之力,也需要四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大和”號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相應的,大明帝國僅僅用了兩年,就完成了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在海軍經費得到增加的情況下,另外四艘戰列艦也肯定能在兩年之內完工!
差距,明顯的,絕對的,致命的差距。
如此一來,高野五十六,以及南雲忠一等人更加有理由相信,拖下去,只會對“大日本帝國”不利。如果避免不了與大明帝國的全面戰爭,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最好能夠將美英全都拖下水!
正是如此,高野五十六發布了《聯合艦隊機密作戰命令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