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部分(第3/4 頁)
安,平均每一年半就要換一界政府,而且幾乎每一界政府都是透過軍事政變,或者是其他非正當方式上臺的。在此期間出現的二界民選政府都很快被推翻,連民選總統都不得不流亡海外。
毋庸置疑,這正是美國在幕後導演的政治鬧劇。
美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徹底消除帝國對墨西哥的影響,將墨西哥變成美國的附屬國,從而從根本上確保美國本土地安全。
與美國本土接壤的就只有二個國家,北面地加拿大,南面的墨西哥。加拿大是英國地海外屬地,且主要居民都是白人,隨著美國加入了西方列強的行列,且逐漸成為了西方最強大地國家,加拿大不但不再是以往的反美陣地,反而成為了美國的大後方。因此,只要控制住了南面的墨西哥,美國就可以確保本土無恙,至少可以保證不會受到來自地面上的威脅,可以全力加強海軍建設。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墨西哥的政治走向已經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當時,除了沒有直接加入協約國集團,向前線派兵之外,墨西哥幾乎盡到了一個協約國成員國所需要盡到的所有義務,比如向協約國成員國出售戰略物資(主要是礦產與農產品),幫助協約國集團生產軍事物資,甚至向協約國集團派遣了勞工。
為了牢固的控制墨西哥,美國在一戰後走錯了一步棋,即沒有給墨西哥任何好處。
同時,帝國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反省以往的國際戰略,並且利用了美墨之間的矛盾。在停戰談判開始的時候,帝國就提出將北马里亞納群島轉交給墨西哥,而不是直接轉交給美國。顯然,這個提議不可能被美國採納。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墨西哥國內的反美情緒再次露頭。
當時,利用北马里亞納群島的管轄權問題,帝國在宣傳上做了很大的文章,給全世界的印象是,帝國準備將這座主要由帝國殖民者後裔控制的群島轉交給同樣是帝國殖民者後裔的墨西哥,結果因為美國堅決反對,所以才沒有能夠成為事實。
當然,一點點的反美情緒根本沒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只是,這卻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墨西哥總統數度準備參戰,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墨西哥沒有能夠在一戰之後瓜分到戰利品,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因為墨西哥沒有加入協約國集團,沒有直接派兵參戰。
因為國內的嚴重反美情緒,所以墨西哥總統一直沒有能夠做出參戰的決定。
等到美國需要墨西哥參戰的時候,美國已經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即便墨西哥那位王聰總督後裔的總統很想參戰,也絕不會加入協約國集團,而是要想方設法的加入同盟國集團,因為加入必定戰敗的一方,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巨大的壞處。
只是,在美國的控制之下,墨西哥總統並不是墨西哥的真正統治者。
後來,隨著阿根廷等美洲國家以同盟國成員國的身份參戰,墨西哥國內的反美呼聲再次高漲。在七十六年(44年)間,墨西哥各地就爆發了上千起針對美國的暴力事件,導致數百名美國人遇害。
為了穩定墨西哥,美國不但在美墨邊境地區集結了數十萬大軍,還將駐墨美軍從一萬五千人增加到了三萬五千人,並且開始在墨西哥北部地區,也就是美國人集中的地區進行武裝巡邏,以確保在墨美國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只是,美國的高壓政策並沒有起到正面作用。
到七十八年(46年)上半年的時候,墨西哥國內的局勢已經非常危急了。
當時,墨西哥南部地區出現了數十支反政府武裝力量,其中規模最大的“墨西哥解放陣線”擁有上萬名游擊隊員,且紀律嚴明,作風硬朗,作戰素質甚至在墨西哥正規軍之上。另外,在墨西哥中部地區,也就是墨西哥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還接連爆發了數百起針對政府官員,以及美國機構的暴力襲擊事件。
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墨西哥總統還不採取措施,其政權肯定會土崩瓦解。
到了這一步,墨西哥總統要想留在總統的寶座上,就必須果斷的,且堅決的採取措施,要麼鎮壓國內的反動武裝力量,要麼就向美國開戰,與反政府武裝力量同仇敵愾,建立相互信任與相互支援的政治互信。
也就在這個時候,帝國公開表態,歡迎一切反美力量加入同盟國集團。
毫無疑問,這就是對墨西哥總統的最後通牒。如果墨西哥還不向美宣戰,帝國就將承認墨西哥的反政府力量,而不是承認現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