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部分(第2/4 頁)
式批准了肖萬青的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地申請,並且委任陸軍總參謀長暫時履行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次日,陳錦寬也辭去了海軍總司令的職務,由衛延年代替他履行相關職責。
在二大元帥相繼退役之後,方國儒大將也在一月中旬宣佈退役,並且推舉餘輝宏出任陸戰隊總參謀長。
當時,三軍最高統帥都是總參謀長。
按照新的軍事體制,國防部將設國防大臣一人,國防副臣五人。國防大臣負責國防部的所有工作,直接負責國防部的行政工作,是國防部地最高領導。而五位副臣中,三人分管海軍、陸軍與陸戰隊的人事工作,一人負責軍費預算與裝備採購,另外一人負責職務調動與軍功評定。
也是說,帝國三軍再也不需要總司令了,因為國防部的相關職務已經履行了總司令所承擔的職責。
三軍總參謀長都將進入聯合總參謀部,並且輪流坐莊。
只是,當時具體的制度還在修訂之中,所以具體的實施辦法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三軍聯合總參謀部也只是一個掛牌衙門,具體的軍事指揮權還是分別由三個軍種的總參謀部負責。
在給白佑彬的電報中,衛延年就提到了這些事情。
想到陳錦寬元帥黯然離去,白佑彬心裡確實不是個滋味。一直以來,陳錦寬是他在海軍中最大的靠山,也在他地恩師,更是他的伯樂。沒有陳錦寬,就絕對不可能有今天的白佑彬。
讓白佑彬稍感欣慰的是,主持海軍工作的還是衛延年。
另外,在這次的職務調動中,衛延年也給白佑彬安排了一個炙手可熱地位置:海軍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
顯然,這是一個臨時職務。
相對而言,這個位置在海軍中算不了什麼,甚至連嚴國榮的後勤裝備處處長都比不上。但是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隨著軍事改革推進,海軍的體制肯定要生很大的變化,同時還要牽扯到大量的人事任免,誰坐上了這個位置,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帝國海軍的領導。
明眼人都知道,衛延年讓白佑彬去擔任這個主任,就是要白佑彬利用這個機會,儘量提拔他麾下地軍官,並且將這些人安插到重要的位置上,而那些與白佑彬沒有多大關係,或對白佑彬構成了威脅的人,則很有可能排除在未來海軍的核心圈之外。
只是,在白佑彬看來,問題肯定沒有那麼簡單。
衛延年這麼做,肯定是想幫他,可白佑彬卻有種如坐針氈的感覺。
從陳錦寬主動退役來看,這是海軍元帥以退為進的策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這輪軍事改革中儘量保護海軍的核心人員,保住海軍的根本利益。
蕭鼎昆推行軍事改革的根本目地是削弱軍人手裡的權力,打破軍隊內部地“世襲制度”,從而瓦解軍隊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將軍隊徹底掌握在政府地手中。顯然,陳錦寬的目的與蕭鼎昆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
作為失敗者,陳錦寬主動退卻,一來可以避免與首輔直接衝突,明哲保身;二來可以讓海軍避開改革的鋒芒,讓首輔把矛頭對準陸軍或陸戰隊;三來可以藉此與蕭鼎昆達成默契,讓海軍不受到嚴重打擊。
反正,陳錦寬並沒有認輸。
可問題是陳錦寬不認輸,並不等於海軍就能避開軍事改革。
以蕭鼎昆的手腕,他絕不會容許未來的帝國內閣政府繼續受到軍隊的影響。因此,國防部的地位肯定會得到鞏固,三軍總參謀部的作用則會被嚴重的削弱。
現在,衛延年將白佑彬頂到了前面去,不是在拿白佑彬當擋箭牌嗎?
雖然衛延年的初衷肯定不是犧牲掉白佑彬,為他自己的前程提供保障,畢竟作為海軍總參謀長,他的仕途已經到頭了。再說了,幾年之後,衛延年也將退役,他根本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犧牲掉海軍的接班人。但是衛延年的做法,卻真真實實的將白佑彬推到了風口浪尖,讓白佑彬成為了蕭鼎昆眼中的對手。
毫無疑問,白佑彬還沒有與蕭鼎昆對抗的實力,他也不想與首輔對著幹。
回國的路途上,白佑彬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當時,他有二個選擇。一是繼承陳錦寬的衣缽,以海軍利益捍衛者的身份出演新的角色。二是拋棄傳統思想,以軍事改革推動的身份親近蕭鼎昆。
做出選擇並不難,難的是白佑彬必須邁過良心上的那道坎。
陳錦寬大力扶持他,就是希望他能夠在戰後成為帝國海軍利益的捍衛者,而不是成為剝奪帝國海軍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