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第五部 炮擊金門內幕
(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
1958年7月,正是東南沿海的颱風季節。
這一天,福州軍區第一政委葉飛,正同機關、部隊一道,幫助當地農民搶收水稻。
突然,軍區司令部參謀匆匆趕來,請政委回作戰室接北京來的保密電話。
葉飛拿起電話,耳機裡傳來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王尚榮的聲音:“葉政委嗎?中央決定炮轟金門,指定由你指揮!”
那時福州軍區新任司令員是韓先楚,已經到任接替了葉飛的工作。葉飛雖然仍兼軍區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在地方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由軍區司令員指揮,為什麼要政委來指揮呢?葉飛有點疑問,就問道:“到底是不是中央決定要我指揮的?”
王尚榮答:“是中央決定。”王尚榮感覺到葉飛有懷疑,就說:“劉培善同志在這裡,你可以問問他。”
劉培善接過電話說:“是的,是毛主席決定要你指揮。”
葉飛說:“韓先楚司令員現在在北京,應該由韓司令員指揮啊!”
劉說:“那你就不用問了。”
葉飛只好回答:“既然這樣,那行,我接受命令來指揮。”
葉飛接受任務後,立即召開省委會議,安排工作。決定江一真代替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並立即組織前線指揮所。第二天,由福州乘車奔赴廈門,同去的有副司令員張翼翔和副政委劉培善,張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此時,皮定均副司令員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不在福州。
7月19日葉飛一行到達廈門,迅速展開多項準備工作,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戰部署。
7月27日收到中央軍委的電報,內容是毛澤東致彭(德懷)、黃(克誠)的信(注:此時國防部長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黃克誠為總參謀長):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們看如何?
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們同意請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毛澤東信上所說“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統治集團,美帝國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隨後英國又侵入約旦。同時,美國於7月15日宣佈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中東形勢驟然緊張,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美、英、法介入後,蘇聯也有所動作。世界進步輿論都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蔣介石集團企圖乘機擴大事態,於7月17日宣佈所屬部隊處於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與臺灣國民黨軍先後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偵察活動和襲擊準備。
葉飛接到電報後,立即找張翼翔、劉培善商議,覺得各項準備工作比較緊張,加之福建沿海遭受颱風襲擊,連續暴雨19天,沖毀大小橋樑43座,公路鐵路塌方情況嚴重;部隊在陰雨中晝夜作業,疲勞過度,疾病叢生;特別是空軍進入福建前線的轉場尚未完成,海軍人閩部隊尚在調動中,認為推遲炮擊時間較為有利。當即覆電表示:根據前線情況,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再進行炮擊,較有把握。
由於推遲了炮擊時間,又進行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地面炮兵的集結和展開。
炮兵對金門炮擊的所有目標,都進行了現場交叉測量、觀察,把目標都一一標在作戰圖上;也完成了空軍的緊急戰鬥轉場、海軍艦隊和岸炮部隊的入閩部署,制定了炮兵、空軍、海軍協同作戰方案,一切作戰準備都就緒了。
(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
炮擊金門的序幕是空戰。沒有這場空戰掌握了福建前線的制空權,就沒有下一步的炮擊。
當時沿海機場的飛機起飛,不能朝大海方向,只有往後飛,升空後再調頭。如果朝前起飛,就飛到臺灣海峽上空了。我空軍要在福建前線站住腳,首先必須要戰勝敵人的空軍,不然,掌握不了制空權。為了加強福建前線空戰的指揮,原志願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調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海軍進入福建後,彭德清也調來往廈門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