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3個人分了工,一人封鎖一個地堡。
地堡裡的敵人一露頭,一梭子子彈馬上就飛過去。
橋西這個小陣地成了敵人眼中的芒刺,他們開始實施集中轟炸了。
炮彈雨點般傾瀉下來,塹壕早已夷成平地。
3個戰士的耳朵都被爆炸的巨響震得流血。濃烈的黑煙和滾滾的熱浪嗆得他們喘不過氣。
又是一聲巨響,吳元明只覺得右腿一顫,便痠麻的失去了知覺,他知道自己受傷了,迅速抽下腰帶,將腿根部狠狠扎住。
急救包和衣服都被燒焦了,像曬於的紅薯幹貼在身上,一動,就撲束束地掉下來。
炮聲停了。
硝煙散了。
擇繞橋還在。
陣地沒有丟。
吳元明抹了把臉上的灰土。兩個戰友從土裡鑽出來,頑皮地向他眨眨眼睛。
月亮露出了皎潔的臉。
山林恢復了先前的寧靜。
克節朗河水還在唱著那首永不厭倦的歌。
3個戰士卻聽不到了。
永遠聽不到了。
他們的耳膜被震裂了。
天放亮了。
印軍地堡槍眼裡,伸出一個黑糊糊的布包,布包綁在一根木棒的頂端。布包上插著一根引信,正“嘶嘶”冒著藍色的火花。敵人要炸橋,把3個戰士困在橋西。
吳元明欲撲上去,可是猛一使勁,沒站起來,這才意識到自己受傷了。他猛拍了小王一掌。
小王會意地縱身躍出塹壕,撲向藥包。
吳元明和小沈的衝鋒槍,同時封住兩個地堡的槍眼,小王抑住藥包,一把扯掉導火索,接著和地堡裡的敵人爭奪起炸藥包來。
敵人抓住木棒用力往裡拉,小王挾住藥包死勁往外拽。
這種“拔河”比賽簡直是戰爭中的奇觀。
小王個頭不高,力氣也不大,使上全身吃奶的勁,仍然拽不出來。
死神就站在旁邊,多延續一秒,清醒過來的敵人就會打死他。
“快放手,”吳元明著急地喊。
他不知道,小王耳朵也聽不見。
小王好像已將一切拋置腦後,圓臉憋得紫紅,拼上性命也要贏得這場拔河的勝利。
吳元明靈機一動,大喊:“扔手榴彈。”
小王聽不見,也不理會。
地堡裡的敵人嚇壞了,慌忙鬆了手。
小王沒防備,一個後仰摔在地上。
炸藥包脫手,順勢落到河裡。綁炸藥包的木棒,一多半豎在河面上。
從此,這木棒就直立在擇繞橋下的急流裡。
它成了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武裝進犯的鐵證。
如果哪位讀者有興趣,路過擇繞橋,儘可以查證一下這木棒的來歷。
次日,中國外交部代表宣告,強烈抗議印度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向駐守在克節朗河擇繞橋頭的邊防哨所進行猛烈的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