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1/4 頁)
�
為了快速裝填,他還改進了火炮裝藥的程式,將火藥分成固定的重量,裝入到絲絹縫製的藥包裡面,每次裝填只要拿出藥包,塞入炮口,用炮杆搗實到炮尾既可,減少了每次裝藥的麻煩,連帶著散彈,也用麻布包裹標準重量,可供隨時裝填,使這種火炮的裝填速度比最早的時候提高了數倍,大幅簡化了裝填的程式。
朝堂之爭 第213章 山東李全
高懷遠經過這一年多無數次試炮之後,為一門炮配置七個人,負責整個火炮的運作,每個人專門負責一項工作,規定了操作流程,相互配合共同操作,使火炮的運作流程化,這種規定更是使火炮的發射提高了效率。
經過連番的試用之後,火炮的實用性日臻成熟,可以說只待一鳴驚人了,這讓高懷遠很是高興。
至於另外一種,就只能說是火銃了,這種火銃高懷遠設定為單兵使用的武器,儘量要求小型化,輕量化,口徑也要求比較小,大致在三公分左右,再小他的工匠們便做不到了。
在這個東西上,高懷遠更是費了不少的周折,首先輕量化上,便不容易做到,青銅材質雖然不錯,但是鑄造起來很是麻煩,內膛的鏜孔也很不容易,質量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氣泡等瑕疵,火銃的膛壁太厚不行,那樣的話太重,不易攜帶,太輕也不行,承受不住膛壓,會炸膛傷及使用者。
所以幾經反覆試驗,才算是確定了膛壁厚度,槍管長度也穩定在兩尺,重量控制在了二十斤以內,不過這種東西還是不合高懷遠的要求。
因為這個火銃使用起來實在太麻煩了,不管是裝填還是操作,都麻煩的要死,開始時候用的是引線點火發射,但是這麼一來,裝填發射一次,一分鐘的時間都不行,這射速真是要命,有這功夫一個善射的弓箭手可以射出二十支箭了,根本不實用,只能用來嚇唬一下人。
所以高懷遠決定改進裝填和發射的方式,步槍的發展最初就是前裝火繩槍,接著是燧發槍,後來才出現後裝的擊針步槍,對於後裝槍,高懷遠是不想了,現在各種技術條件根本達不到那種程度,火繩槍用起來太麻煩,他也看不上,最後便將目光落在了燧發槍上,這個東西他有條件實現。
燧發槍說白了就是個打火機,而現在他已經有了這種東西,打火機在他從黃州回來之後,帶回來一大桶猛火油,他採用蒸餾的方式再次提純,得到了不少的火機油,現在他的身上就有了一個用火機油的打火機,笨是笨了點,但是比起以前用的火鐮、火絨點火的方式,先進了不知道多少倍。
有了打火機這個成功經驗之後,改造燧發槍就不是什麼問題了,於是高懷遠花圖紙,開始搞這個東西,經過一幫各式工匠們半年多的努力之後,還真就讓他做成了。
這種燧發槍和後世的燧發槍不太像,因為口徑過大,裝藥量也很不小,想要抵肩射擊,除了他這樣的怪物能承受,一般人,只要開槍,便會槍響人翻,打著打不著目標,使用者肩膀就受傷了。
所以即便是造出這種東西,也只能採用臥姿射擊,用小駐鋤抵著地面,將後坐力傳導到地面上,才能發射,用起來還是麻煩了一些,裝填一發速率提高到了一分鐘兩到三發,算是進步不小了。
試用之後,最遠射程可以達到一里左右,有效射程大概也就是百米左右,再遠就不知道打到哪兒去了!這對目前的工藝來說,已經算是極致了。
所以高懷遠只是試著造了一些,作為技術儲備,沒有要求繼續製造,只是又改了一下,搞了個小傢伙出來,算是個雙管手銃,平時可以拿來防身使用,出其不意之下,神仙也躲不過這傢伙的偷襲。
他讓靳同等工匠將主要精力都放在製造中型火炮上面,保證源源不斷的儲備這種火炮,應急使用,並且在他的臥虎莊裡面,抽選出來幾十個精壯莊丁,組成他的私人炮兵,裝備給他們五門火炮,住到山中無人之處,專司操練火炮,這幫人將會是他以後組建炮兵的指揮官,每個人都將成為教官,有他們在,只要儲備的有足夠的火炮,他短時間便能訓練出來一支無堅不摧的炮兵來!
高懷遠現在覺得自己牛叉到了極點了,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中國古代達芬奇,是個超級發明家了,從他手底下現在誕生出來不少超時代的產物,假以時日,將這些武器搬上戰場的話,將會是敵人的噩夢!
除了這些火銃之外,高懷遠還比較關注他的陷陣甲的發展,陷陣甲都是周伯通主持的鐵作裡面所造,使用的都是用水力機械杵錘千錘百煉的百鍊鋼所制,式樣上和當代甲冑風格迥異,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