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價錢。他父親常教誨他“夜長夢多”的道理,只要價格與預期的差不多,就得儘快脫手,不要貪心不足期望再高的價格,因為市場行情說變就變。
和田一夫也坦誠相告:他們假日急著拜訪的目的,是想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時機,若慶典一過,洽談地皮買賣的應接不暇,地價很可能抬高。
猶太商人笑道:兩天後,不排除這種可能。不為別的,因為我等了兩天。
和田一夫笑道:那麼,我可以感謝女神了。
三人都大笑起來。
翌日,和田一夫興致勃勃登上泛美航空大廈的頂樓,俯瞰那塊屬於他的領地。首間紐約八佰伴超級市場將設在那裡,和田一夫彷彿看到超級市場內顧客熙熙攘攘,美國顧客交口稱讚八佰伴。
他的視線順著超級市場往上抬,哈德遜河從東部大平原婉蜒而來,河對岸是曼哈頓的摩天大廈,更遠處是自由女神在晴空中的身影。
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他心中構築,他要實現八佰伴在紐約的連鎖化!
紐約是美國、也是全球最早開設超級市場的地方,是世界百貨鉅子的大本營。一家日本地區性的百貨商要在此實施連鎖化,確實有些異想天開,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和田一夫覺得他是腳踏實地實現這件事情——因為他已有了立錐之地。
兩年後,一幢糅合了東西方風格的商場建築,矗立在哈德遜河畔。
首間八佰伴分店由美國八佰伴分公司與紐約費得曼公司合作經營。超級市場包括蔬菜水果、食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時裝、書店、餐室等類別。經營品種由日美雙方的經理共同商定。
開張前的3個月,和田一夫飛赴紐約,見了購貨單後,把固執的美方經理帶到三藩市附近的聖何塞八佰伴分店參觀,請他調查商品的銷售情況。
調查結果令美方經理大吃一驚,日本商品的銷量極大,購買者大多是美國人,而美國商品卻常常處於滯銷的情況。這並不是美國商品有很大缺陷,而是擺錯了地方,好像是西方的耶穌像放進了東方的寺廟。
和田一夫去了香港。不日,接到紐約分店掛來的越洋電話。分店已進了一大批美國貨,是不是等銷完了再作更改?和田一夫的態度很堅決:顧客就是上帝,顧客的需求就是聖旨。紐約分店重新配貨,商場貨架幾乎全部擺上像聖何塞那樣的熱銷的日本商品。
紐約分店開張後,一開始就以它鮮明的日本特色與日本情調呈現在美國顧客眼前。它受到美國顧客的好評,也證實了八佰伴在紐約進行連鎖化的可行性。
八佰伴總部遷往香港後,和田一夫在公司董事會上決定,買下紐約哈德遜河畔的八佰伴分店旁的那幅地皮。地皮用來建築純日本式的高階旅館,擬定與伊豆市的旅館商山本董事長合資經營,把最富日本特色的伊豆溫泉文化移植到美國來。
連同購物中心在一起,這將是以八佰伴為核心的“紐約小東京”。
八佰伴每一次海外行動,都能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無論輿論是帶善意,還是惡意。而八佰伴在國內的發展,就不如海外那麼顯著。如有傳媒和同行評價,幾乎沒有什麼好話,說八佰伴雖有半個多世紀“悠久歷史”,仍是“地方上的小百貨商”;說八佰伴在“國內呆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到海外尋找立錐之地”。
他們孤立地以八佰伴在國內的業務,與立足於本國發展的大公司相比。
事實上,八佰伴在國內的業務,總在曲折中拓展;事實的另一面,八佰伴在國內的業務確實遇到不少困難,有時情況非常之嚴峻。
“花菱事件”,算是一場最大的危機。
花菱百貨商場在靜岡縣的清水市。清水市緊靠靜岡市,處於東京到大阪的國鐵線上,加工業發達,是本縣內較大的市鎮,也是商家必爭之地。
從60年代中期起,外來的大百貨公司,如松坂屋、田中屋、長崎屋等,先後進入清水市爭奪市場。
清水市的商家惶惶不安,坐到一起尋求生存之策。與其讓外來大商家來本市搶地盤、截客源,不如聯合起來,合資建一座大型商場,使外來大公司不再獨佔“大而全”的優勢。
當時正是日本零售業的兼併合併風起雲湧時期,清水市的151家大小商店,共同出資建設了本市最大規模的購物中心——花菱商場,於1969年開業。
但生意還未走上正軌,151家股東因缺乏一致的經營思想,沒有統一有效的管理,如同一群烏合之眾。有的認為權益分配不均,有的對執行董事的經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