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2/4 頁)
宮中收藏,這琴雖然不是春雷,卻也是雷公琴中的珍品了。
這把琴,倒是給了本來沒有多少想法的黛玉一絲靈感。
想了一下,略微嘲諷的一笑,略略試了一試琴的音色以後,指尖流瀉出來的,便已經是陡然間變得慷慨激昂的音調了。
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如現眼前,瞬間便把四周尚存的竊竊私語之聲蓋過,也把那些心不在焉的人,給同時嚇了一跳。同感心神被攝,不由自主的就被引導了琴聲中描述的情境中去。
這首曲子,其實是一首在坐的眾人都耳熟能詳的曲子。畢竟流傳極廣,名聲極響,縱使是黛玉做出了變化,將曲子以琴曲彈出,在短短的一段音節過後,就已經被眾人認了出來。
《十面埋伏》。
之前可沒人能夠想到,林黛玉會在這樣的場合彈起這首曲子。
就算是在偏廳中的燕霜夜,也驚訝的站了起來,面露驚詫之色。
在他看來,這首曲子是絕對不適合閨中女子彈奏的。事實上,就不適合這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彈奏。
這是一首太過激烈的曲子,雖說一般人彈出來,若是技巧嫻熟,也能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但是其中的鐵馬兵戈、沙場征伐,想要完美的表現出其中的情境,他一向認為,非得真正的經過了戰場才可以。
古往今來,有幾個樂林高手,會真正經歷戰場?
便是他自己,如果數月之前彈這首曲子,都無法真正彈出其中的精髓來吧?但現在,隨著這首曲子,他卻彷彿重新經歷了之前數月間的生活,在北疆的血灑疆場的日子。現在這樣的日子,也還是在北方延續。
在他沉思之間,樂曲已經行進到了全曲的□——九里山大戰。
這位林姑娘手下的《十面埋伏》既然是以琴曲的方式彈出,自然與琵琶曲有所不同。但是,全曲的基調,卻依然是對項羽的輓歌。
這是這個天才的軍事家,拙劣的政治家平生的最後一場大戰,在走投無路之時,和自己的兵士將領一起,“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最後一戰。彈奏者充分表達著她對這個古代人傑“不肯過江東”氣概的讚賞,曲調激昂而悲壯,對於面對的十面埋伏,透出了一股睥睨乃至於不屑的態度。
但是,項羽最終還是敗亡而走了。
舉目四顧,當初追隨他破釜沉舟攻下百二秦關的子弟兵已經所剩無幾。英雄末路,最終只能拔劍自刎,卻是自始自終,沒有一絲猶豫彷徨。
彷彿看到鮮血拋灑的那一刻,樂聲也是嘎然而止。
燕霜夜品味半晌,也明白了這位林姑娘彈出這首曲子的含義,不由得微微一笑,重新坐了下來。現在,他算是明白她的為人態度了,只是難免有些疑惑而已。
——她經歷過真正的戰爭。
他肯定這一點,卻無從得知,是何時?何地?
黛玉面色自若的從琴桌邊站起,如果按照她記得的那個故事,她彈這首曲子,可算是不祥之兆了。
不過她素來懶得信這個,所以十分平靜。
儘管北靜太妃本來的意思,或者是讓她對燕霜夜的那些話用琴曲表明自己的心意,但她這首曲子,卻可以說是針對的這滿廳的貴婦了。而且,她自認,如果自己真的把那番話當做情話去回應,那才是愚蠢呢。十面埋伏,這對那個燕霜夜來說,應該也是最好的回應吧?
但是,她泰然自若,別人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便是對音樂不通,軍事也不通的那些少女貴婦,也覺得自己被帶進了一個十分恐怖的地方,看到、聽到了許多令人恐懼的場面、聲音,一個個都不免臉色發白身體發軟,一時間竟沒有任何聲音傳出。
直到黛玉對北靜太妃再行一禮,她的行動打破了滿室的沉寂,這才有些人回過神來,但還是不免有些神思恍惚,看黛玉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戒懼之色,縱使她神色平常,甚至看來還頗為嬌弱。
黛玉瞧見,便是北靜太妃,似乎也有些神思不屬,不過,她也好,南安太妃也好,還有她的外祖母也好,雖然都有些神思不屬,卻似乎並不是被驚嚇的樣子,倒是都頗有幾分追憶之色。
過了好半晌,太妃才站起身來,特意走到黛玉身邊,拉著她上下看了好半晌,對賈母道,“你的好女兒,又生了個好女兒啊!”又對南安太妃、賈母一起嘆道,“聽得此曲,卻使我想到我們年少之時,才太祖御前,見的那秦王破陣樂,此等慷慨之聲,沙場征伐之曲,數十年來,真是久已未聞了。”
南安太妃和賈母同時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