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4/4 頁)
裡,造船場只能造些漁船,隨後嘗試著建造些三、五百石的船隻,培養工匠,熟悉完善造船技術。到了前年,海曲造船場便開始嘗試建造著千石的船舶。從技術水平來講,船廠的工匠在大漢國不過是中上而已。但採用了龍骨、水密艙、輪舵、舷窗等設計以後,張家船場所造船舶就一躍超過了所有的船,速度更快,船體更堅固,更能抗沉,也更抗風浪。
“……,新造的船很適合遠航,去年船隊到達三韓以後,你四伯就動了心思……”
三韓就是辰韓、馬韓和弁辰,位置就在後世的朝鮮半島南端。船隊到了這裡,距離倭,還有東沃沮,就都不遠了。以前張家的船小,不抗風浪,一直以來航行的範圍有限,以南方為主。大體說來,在交州日南郡一帶,連馬六甲都很少去。
經營船隊的利潤十分豐厚,十倍的利都不希奇,張平也是很有眼光的人。如今擁有了大船,又打通了北方航線,張平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決心大幹一場。
“……你四伯打算在南邊的夷洲和北邊的耽羅,設立港口……”
張昭說著就把放在一旁的海圖展開。耽羅島位置臨近三韓,距離倭也不遠,上面生活著高乙族人,人口不多,所有部族加在一塊,也只有一兩千戶,夷洲靠近交州,面積廣大。張涵根據海圖估計,耽羅島應該就是後來的濟州島,夷洲則是臺灣島了。
“……,這兩座島嶼的面積都不小,尤其是夷洲,面積廣大,土地肥沃,就算生活十幾萬人,都不成問題……”
張昭意味深長地說道。張平的打算,與張昭不謀而合。張昭對大洋洲之類的蠻荒之地不感興趣,但夷洲各方面條件都不錯,距離大漢國不遠,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夷洲和高乙島地處海外,一片荒蕪,就算佔據下來,也沒有人會注意。張昭人老了,沒有那麼些雄心壯志了,只想好好過日子,但張家到了這種地步,已經是有進無退了。況且,亂世將臨,張昭這是在為張家留下一條後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