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份,展成一份地圖,這是一張泰山郡的地圖。泰山郡東鄰魯國,張家常有人來往於此,地圖準確詳細,清晰明確地標明瞭泰山郡的家族、物產、知名人物氣候等各種情況,甚至連山間小路都有標明。張涵看了後,很是滿意。
“這是我們目前最好的成果,不過,這樣的地圖,並不多見。大漢國一百零五個郡國裡,我們只完成了五個,只有魯國、泰山、琅邪、彭城和山陽五個郡國能夠如此。多數地方的情況則是這樣的……”
張音隨手開啟了另一張地圖,這是一張巴郡地圖,上面大半都是空白,只有主要的道路、河流和城市。
“至於東夷、西羌、南蠻、西南夷及烏丸、鮮卑等,都還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
——————————————————————————————————
新年之後,張涵領眾人一同聚在族學。族學發展很快,自從殉職船員子弟得以入學以後,族學一躍突破了千人,配合奴僕的選拔,在張涵離家的時候,已迅速增長到了一千五百多人,此時此刻,更是逼近了兩千人大關。族學大了,但參加會議的人反而少了。除了張超出門在外,坐在堂裡的,只有張涵、張澗、張奐、伍子方、張律、岑濤、項奉七個人。另外,還有劉文標隨侍在張涵左右。
“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很不容易。過幾天,我就要去青州了。在座的諸位,有人要與我一同出發,有人則要留在家中,承擔起所有的職責。無論是隨我一起出發,還是留下來的,工作都很重要,還請諸位繼續努力。
在座的諸位要記住一件事情,族學是我們的根本,張家是我們的家,務必要確保族學的教學質量不受影響,也要努力發展壯大張家。你們所做的一切,我絕不會忘記!還請諸君努力!
下面介紹一下去年的情況,請三哥先說說吧!”
麻雀的事在座的也只有幾人知道一點,張澗要說的,自然是族學的情況。
“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族學已發展壯大,成為張家的重要一環。現在,族學有1847名學子在此求學……
族學的教育、管理和招生,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系。
教學就不多說了,還是以五經、六藝和軍事為主。具體課程的安排,由周南先生領導的教學委員會確定。目前來看,族學的教育主要是基礎教育,有了一定基礎以後,學子們的學習就要靠問難和自學了。伯潤從雒陽帶回來一批書,準備給族學一套,想必會使今後的學習提供更多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們舉行了大量的兵棋推演和實戰演習。其中,有三次深入蒙山的演習拉練,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此下去,在山地戰鬥,我們想必是不必害怕任何人的。至少,打不贏,也跑得贏!”
張澗心情很好,開了個玩笑,引起一片輕笑聲。族學每天的十五里負重越野,不是白跑的。
“……,招生的途徑除了原來的張氏子弟、管家級子弟和選拔等,還增加了推薦入學。
簡單的識字和算數教育工作,是由元波負責,我就不多講了,下面就由元波介紹情況。”
岑濤素與張涵親近,清清嗓子,笑著說道: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凡是送來乾肉的,我都教育他)。又曰:有教無類。伯潤對此是奉為圭皋,身體力行。簡單的基礎教育,伯潤開始已經很長時間了。
我接手這一塊,也有一年多了。普及教育的工作很簡單,在族學受過一年訓練的僕從都可以做,又得到了家中上下的大力支援,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而能進入族學的始終是少數人的特權。所以,適齡男童都可以接受教育,這種簡單而廣泛的識字教育一開始,就受到了熱烈歡迎。從族學畢業的學子只有一百多人,但在族學受過訓的僕從就多了。張涵已徵的張昭同意,岑濤便打著‘有教無類’的招牌,要求族學子弟自動自覺的參與,很快就在卞南、卞東和魯北三個莊子鋪開了。可想而知,從族學畢業的學子越來越多——去年就有一百一十七人,在張家分佈越來越廣,識字教育早晚會普及遍張家。
此事大大提高了族學在家中的聲望,張昭很想從中插一手,以張家的名義進行此事。不過,考慮利弊之後,張家並沒有參與其中,只是提供了空閒的房屋,作為支援。
所以,整個識字教育的花費都是由張涵承擔的。不過,這事也沒什麼,實際的花費沒幾個。每個孩子只需要一個尺半見方的木盤,裡面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