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小涵,對這幾種鍊鋼術,都有多少人知道?”
這可得想想,張涵一邊回想,一邊述說了起來。
“嗯……
炒鋼術,參與的人多了。這個,估計瞞不了作坊裡的人,想知道的,都能知道。
灌鋼術,只有王冠全他們六個……不,是七個人參與了,都是有經驗的鐵匠,我叮囑過,不會亂說話的。
坩鍋鍊鋼術,因為要燒爐鼓風,在場的人就比較多了,少說也有幾十人。
不過,對整個過程有全盤瞭解的,只有六伯(張廷方)和李勝忠父子。瞭解鍊鋼過程的要多些兒,有六個人;瞭解製造坩鍋的,只有李勝忠父子和陶子春(製陶瓷的好手)。六伯應該知道一些,但不會了解詳情。
我已經把配方和實驗記錄都拿回來了,又叮囑過這三人誰問都不許說,應該不會有問題。
……”
張昭聽到此處,讚許地點點頭。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這是應該的。張廷方不會去問,如果張廷方去打聽,那就是他的不對了。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晚上還有……哦,今天是星期日,所以,晚上兩更,十二點也會更新半章的。
對了,忘了說個事了,諸位有沒有多餘的月票……汗!不是我要,月關大大正在衝擊最高月票(大概是這東東),有的話,拜託去投一票,前一陣月關幫忙宣傳,給了我很大幫助,希望能盡一點微薄之力。
投完了回來說一聲,沒別的感謝,十個精華奉上。
本來想說多更幾章,但最近以來碼字速度平平,實在不敢說這話。反正,能多更,我一定會多更的。拜託諸位了。
第二十八章 鋼鐵'下'
張涵話一說完,張昭的眼光就落到了坐在旁邊的項讓身上。
“一爐能出多少灌鋼?”項讓是個多聰明的人,不待張昭開口,就主動說話了。
“五百斤。”
“如果就王冠全他們七個,一天能出多少爐?”
“這就說不好了,冶煉爐使用一段時間後,便需要維修保養,更換爐襯。如果不考慮這些,原料供應也充足,一人一天兩爐是不成問題的。
平均下來,我估計每天約在十爐左右。”
張涵對此如指掌,略一盤算,便拿出了準確數字。
“這麼說來,一天就是5000斤了。”
“既然如此,採礦的部分就暫時不動了。人多嘴雜容易生是非。
近期先攢些兒原料,待小郎君估摸差不多時,便開始灌鋼。就是這七個人,花上三四個月,能出多少就多少,把家兵的武器都換了,就可以了。
家兵本來接觸就不多,不瞭解情況,至多隻知更換了好武器而已。
……”
張昭聽的連連點頭,採礦的日常消耗很大,時間長了就容易出問題,而家兵的日常消耗很少,這回更換完武器怎麼也能使上十年八年的,保密就容易多了。控制一下換裝速度,陸續分批次進行,也就是了。
話說到底了這裡,這事就算定下來了。
張涵便不再多說,繼而說起另一個話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張涵身為騶縣張家的長子嫡孫,又深受張氏董事長(張昭)和張家CEO(張王氏)的寵愛,自有人願意討好他。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上計的季節。縣裡要向郡國上計,郡國要向雒陽上計,張家擁有的各個新老農莊也要向張塢上計——報告一下今年的帳目,並把需要上繳的物資,運送到指定地點。
魯縣位於泗水南岸,張家在魯縣新買的農莊位於泗水北岸,也屬於魯縣管轄。這是一片丘陵地,地勢較高,距離泗水有段距離,因為缺乏灌溉水源,一直荒無人煙。不過,有水車就不同了,張家在此地也買下了大片土地,建立了農莊。在購買時,張家略施手段,縣吏便把附近大片山地都劃入了其中。
魯北莊是個新開墾的農莊,在最初兩三年,註定是難以高產的。魯北莊的管事田國勝是個伶俐的人,開墾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但張涵喜歡各式各樣石頭和植物,在張家是眾所周知的。命人順手收集一些兒雜七雜八的東西,是惠而不費的事,田國勝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討好的機會。
於是,在去年秋天,田國勝前往張塢上計的同時,一批石頭和植物也一同被帶到了張塢。
族學裡井井有條,《故事集》也告一段落,張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