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在黃巾之亂中,張涵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只是維護了地方安定,幫助冀州收復了兩個小縣而已。而且,還把其中之一焚成了廢墟。好在靈帝、張讓等十常侍和何進都惦記著張涵風雨無阻、一心一意給他們送禮的事,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也沒忘了張涵,給他加了個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算是高官了,但只是個虛職,並沒有實際職權,若是加光祿大夫彔彔尚書事,那就厲害了,職比尚書。當然,就算給張涵一個尚書,他也不會願意去的,還是老老實實待在青州,做這個很有前途的刺史好了。
伍子方統領騎軍,先剿平平原郡亂民,又突襲俞縣渡口,斷了黃巾的歸路,最後帶兵援助高國縣,還收復了一縣,在張涵的推薦下,被徵為平寇校尉,統領青州州兵。雖然職權範圍與以前相同,但以前是吏,如今也是比二千石的高官。
禹國縣劉子平輔助守城有功,平原郢太守朱雍特舉薦劉子平為孝廉,但劉子平很乾脆地拒絕了口大漢國前途無亮,劉子平對當官也就不那麼熱衷了。再說,大漢國如今尚未當官,先要掏出相當於幾十年秩俸的“買官錢”,心不夠黑的人,沒有誰願意去當官。
當然,張涵的收穫不止於此。返回青州以後,張涵就解散了大軍,各郡國兵哪兒來哪兒去,重新返回各自的郡國。但是,張涵知會了各郡國後,暫時保留了騎軍,青州的流民眾多,張涵手裡不能沒有一隻機動部隊。
透過整軍祖練和統兵征戰,張涵成功在青州君國兵中,建立了不錯的聲望——伙食好、打勝仗、少死人,將士們也沒有太高的要求了。所有這些將領在解散之後,都專程到張涵的府上來探塑張涵,張涵對此深感滿意。
無論是參雜了趨炎附勢,還是單純對張涵有好感,張涵一概歡迎,來者不拒。忠誠心都是慢慢培養的,願意來,就是看好張涵。反正,能為他效力即可——張涵對人心沒有太高的期望。
俞縣一百三十七名老弱,張涵都給予了妥善安置。能投親靠友的,張涵都派人送他們去投靠親友:自家有產業的,張涵也派人幫助其自立;而那些無依無靠,無路可走的七十四人,則被張涵帶回了臨澠安置。談不上仁慈,張涵就是求個心安。不過,張涵能安置這一百多人,卻安置不了湧入青州的百萬流民。
青州向來有安置流民的傳統,湧入青州的流民日眾,數量很快就超過了預計的三十萬眾,而且數量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
待青州想方設法安置流民的訊息傳出以後,附近地區的流民,更是大批大批的湧入青州,數量之大觸目驚心。
所以,黃巾之亂以後,張涵立即命人廣為宣傳,鼓勵流民返回鄉里。這個辦法果然有效,漢人素重鄉土,又有田宅在鄉,流民多半都會返回冀州的,青州立刻壓力大減。然而,滯留在青州的流民仍然超過了五十萬眾。
流民們吃草根,吃樹皮,吃一切可吃的,但每天仍有數以百計的流民死於飢餓。在這種情況下,皇甫嵩還寫來書信討要糧草。張涵勃然大怒,忍不住上奏靈帝,與皇甫嵩打起了筆墨官司。
張涵的舉動自然是蚨蝓撼大樹,皇甫嵩平定黃巾之後,立有大功,被拜為左車騎將車,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合八千戶。靈帝那麼愛錢的人,皇甫嵩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瞻濟饑民,靈帝都準了。青州也是富裕之地,又未遇兵禍,靈帝在此事上,自然也不可能支援張涵。
張涵還是被迫出了五十萬石糧食,令他心痛不已。皇甫嵩倒得了個好名聲,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第二十二章 活人令
“噹!噹!噹!青州刺史張大人有令:
凡身為擅長捕魚者,無論青州本地居民,或舉家移居青州者,或有青州本地可信居民做保者,皆可至各地官府,申請領取一艘百石以下海船及捕漁網具,同時,須在三年之內平均每日交納若干石魚——百石大船日繳十石魚,依此類推。到期後,即可獲得該船……”
“噹!噹!噹!青州刺史有令……”
更夫老田眯著眼睛,緩步走在臨諧的大街里巷只,這些道路他已經走了十多年,早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閉著眼睛都能走,他邊走邊敲鑼大聲呼喊,沙啞的嗓音迴盪著飄進千家萬戶。同樣的命令已經傳往各郡國,不久以後,這個命令就會傳遍青州了。
正走到一個拐彎處,老田州要轉彎,身後“咚咚咚”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隻大手從身後伸過來,一把揪住他的衣服領子,險些沒把他的衣服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