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頁)
侵的戰略要地,光是漁陽的鹽鐵和對外貿易所獲得的益處,張涵就無法拒絕。牛馬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戰略資源了。
“命令高順統兵兩萬,星夜北上,以支援張奐……”
決心一下,張涵從後勤到援兵,調動了大批人力物力北上。幽州的戰事不是短時間能夠結束的,張涵便將之全權託付給了張奐等人,自己專心致志的整治起冀州來。
冀州一共有九個郡國,整整一百個縣。一朝天子一朝臣,張涵要徹底控制冀州必然要對其大換血的。從青州抽調了親信,張涵重新任命了冀州的郡縣守令。原來的郡縣守令,張涵則根據治績,或免職,或調派到青州任職。當然,也有極少數人有突出的才能,不降反升,被徵聘為張涵幕僚。比如說,柏人令董昭為人深沉有謀略,張涵就除他為從事中郎,參與軍事。
另外,張涵還表張奐為河內太守,使其領兵一萬,守河內郡;錶王文祥為東郡太守,領兵一萬,守東郡和濟北國。
冀州治所鄴縣位於魏郡,與兗州隔河相望,遠離青州。張涵將治所遷移至信都縣,以便加強控制。
按照慣例,張涵免除了冀州、東郡和河內郡今年的賦稅和徭役,並免除了以往欠下的賦稅。與此同時,張涵還宣佈,從此以後,上述地區的賦稅和徭役,等同於青州等地。這樣的政策一下,各地自是歡聲雷動,冀州先是兵災,後是匪亂,今年可是禍害不輕。不管張涵是否在收買人心,冀州人得了實惠,也算鬆了口氣。
與此同時,對冀州軍的整編和訓練,也在進行當中。此事說難也不難,伙食、薪餉等一系列措施執行下去,大部分士卒便心滿意足了。然後,張涵對冀州軍的戰術技能進行了考核,淘弱留強,並開展了新卒訓練。與上一次整編相同,被淘汰的老弱也都歸入軍屯之中。各級軍官也要接受考核,張涵將之分批送往青州。他最初只選拔考核成績優良的,倒把整編搞得如同提拔一般。
如此種種,都是通行慣例,與原來沒什麼兩樣。只是在冀州的知名人士裡,張涵注意到了不少“熟人”。
如東郡衛國人樂進樂文謙,東郡太守王文祥到任後,徵辟他為從事。
又如泰山鉅平人于禁於文則,張律大破鮑信,于禁也一同被俘虜了,這位仁兄性格非常堅決果斷,立刻便投降了。因為于禁曾出主意設伏,重創了張律的前軍,所以,張律對他也頗為感興趣。但是,于禁棄暗投明的乾淨利落,張律不免心懷疑慮,遂拔于禁為屬吏,暫不領兵,只參謀軍事。
還有河間郡莫人張郃張俊乂,他是韓馥所部的軍司馬,這時候自然便成為了張涵的手下。張郃的考核成績優秀,被送往臨淄演武堂學習,後因成績優秀,畢業後得以進入張涵的親軍之中。
當然,更為著名的,則是常山趙雲趙子龍了。在這年年底,趙雲被常山郡所推舉,張涵遂拔為司馬,特進為親軍屯長。
整編一直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到了初平二年年底,張涵控制了青冀二州,琅邪國、魯國、泰山、河內郡、濟北國和部分東郡,共計二州六郡國,人口超過一千五百萬,兵力三十四萬六千人,還有海軍一萬五千眾。此外,組成軍屯的淘汰士卒也有八萬一千戶。
部分東郡是說,張涵錶王文祥為東郡太守,原東郡太守王肱可還依然存在,在兗州刺史劉岱的支援下,控制著東郡位於大河以南的地區。王文祥只控制了大河以北的地區,及臨邑縣。
依照張涵的徵兵制度,明年他手下的總兵力預計會超過五十萬。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每年消耗的糧草就要超過一千萬石,錢財也難以數計。每每考慮到這裡,張涵便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想來,明年的裁軍行動,將是無可避免的。
在此之前,張涵以戰功寥寥為由,一直壓低手下將領的職務。像張律、張奐、伍子方、劉文標等人,各自統兵數萬,也不過是一區區校尉而已。到了這個時候,張涵自不能夠再如此。
張奐大破奮武將軍公孫瓚,張涵遂以之為奮武將軍。張律破鮑信,佔據了濟北國,張涵表之為奮威將軍。張英被表為討逆將軍,伍子方為討虜將軍,劉文標為討寇將軍,張恆為破虜將軍。前兩者為大漢國正式的將軍稱號,後死者則為雜號將軍,職位相對低一些兒。除此之外,還有韓馥被表為楊武將軍,也是雜號將軍。張超、高順和王文祥都被表為偏將軍,為最低階的將軍。
至於其他晉升的校尉共有三十七人之多,都尉更數以百計,便不詳細說明了。
第二十五章 回家
“唉~~”
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