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幷州擴張,臨淄地處青州一隅,距離幽並等地較遠,實不再適合作為治所。在初平四年新年過後,張涵便一直駐在信都。
信都是安平國的治所,它地處華北平原腹地,距薊縣六百里,距臨淄和晉陽都是四百多里,恰好在四州的中心。信都的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北臨衡水湖,是魚米之鄉。總之,作為臨時的治所,信都還是合適的。張涵正在改善信都與各地區的交通,使信都與各州郡治所相聯接,並準備在信都舊城西北新建一座堅城。兩城彼此相聯,互為抵角之勢,新城作為治所,為官衙所在地,舊城則作為商業區和平民居住區。
正文 第三卷 第三十六章 墾荒者
初平元年年底,張涵整頓青州軍,淘汰老弱,為了安置這些被淘汰者,遂成立了軍屯。時間如水,轉瞬即逝,一晃已有兩年之久。軍屯既有地方性——以生產糧食為目的,但軍屯同時也是軍隊編制,具備了相當的保密基礎,張涵調集了大批種田好手,在此廣泛應用了成熟的農業技術,軍屯隨之成長為財政收入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於歷史原因,也由於大河的影響,在相當一段時期,青州的防禦重心在西部的平原郡。因此,軍屯起初的地點便選在了平原郡。這和冀州的軍屯選在中山國、常山國這種危險地域,是一個道理。
平原城的附近,也設有這麼一座軍屯——廿三屯。廿三是它的軍隊編號。像所有的軍屯一樣,廿三屯的村壘被設定在臨近水源、居高臨下的向陽之地。近處是田地,遠處是丘陵,再遠出的樹林一直蔓延到小山丘上。
秋收過後,糧食都已經收割完畢,秸杆也被切碎了,或為飼料,或與牲畜的糞便一起,被投入到沼氣池中。田地被重新翻過,隨便種植了些兒綠豆﹑小豆﹑芝麻﹑苕子什麼的,以求肥田。到了十月,田地裡有是一片綠茵茵的,與遠處丘陵上的苜蓿交相輝映。
揮舞著鐮刀,在大片苜蓿叢中忙碌了半天,田老二直起身來喘口氣,遠近一片綠茵,猶如花花綠綠的毛氈,厚厚的鋪在地上。這也不算什麼,聽去過琅邪的人說,那裡的丘陵上,遍的都是苜蓿,要不,就是大片大片的櫟樹林。那裡平地很少,到處都是丘陵,一眼望去,簡直是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
“快乾活!幹活慢點不怕,別老歇著,滿兒,以後就要靠你自己了,你要記著,活幹完了再歇息……”
田老二一轉身,正好看到兒子田滿站在山坡上,不知在看什麼,似乎有一會兒,不由大聲唸了幾句。
“知道了,爹!”田滿邊應著,邊嘀咕著,“二十畝苜蓿田,有三十斤苜蓿籽還不夠呀,割這麼些做什麼……”
“你這小子,別看管大人到處辦學堂,讓你會寫了幾個大字,論見識,你還差的遠吶!”
田滿的小聲嘀咕,都被輕風悄悄傳遞到了田老二耳邊。
田滿可不止是認識幾個大字,他上學堂時已經是四五歲了,年紀是大了點兒,但他學習刻苦,少說也識得千把字,能通讀一些簡單的文告,算是半個讀書人了。私下裡,田老二也頗以兒子為傲。不過,他嘴上可從來不會承認這一點。細說起來,田老二也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識得幾個大字的。
“怎麼?”田滿不服氣。
“滿兒,你真是讀書讀傻了,種田能掙幾個錢?那百畝田地就算都是上好的肥田,畝產七八石穀子,你又能賣出去多少錢?”
畝產七八石穀子,在軍屯裡也是高產量了。但是,一石穀子拉到集市去賣,也就是三十錢上下,再去了運費、市租和人工,也就合25、26錢,一畝地能賣出200錢,就算是極限了。
這點子帳都算過好多遍了,田滿一轉眼就反應過來了:
“爹,您是說種苜蓿?”
“那是!一畝苜蓿廿三畝田,兩畝苜蓿田就可以喂上一口豬,一口豬怎麼還不賣上1000錢,比種糧划算多啦苜蓿苜蓿苜蓿苜蓿次,便可以收割四五年……”
“……”
田滿眨眨眼睛,養豬一般用不上兩畝田,可就算一年養五十頭豬,那也是五萬錢,田滿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爹,那屯裡怎麼不種……”
田滿話說了半截,自己就反應過來了,心下懊惱。果然,田老二哈哈大笑:
“養豬再多,也不能當飯吃!”——田滿吸取教訓,在心裡念道,“誰說不能當飯吃!”
“這青冀一年要養活百萬大軍,還有幾百萬流民,可不是光吃豬肉,就能吃飽的……”
軍屯不是為了掙錢,它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