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2/4 頁)
沒捂熱乎,朝廷便傳下詔令,淘汰因軍功獲職的長吏,劉備這個縣尉正好在範圍內。劉備很是憂慮,好不容易成了國家正式幹部,如今卻要下崗了,換成誰他都得發愁。恰好這時郡裡下來了一個督郵,督郵就是郡守的心腹,專門監督縣鄉有無違法事宜。這種時候,正是督郵敲竹槓的好時候。劉備送禮菲薄,督郵就託辭有病在身,不肯見他,準備好好勒索一番。
不過,督郵卻打錯了算盤。不是劉備不想送厚禮,而是他原來的一點積首都花在了武器馬匹鎧甲上了,手裡本就沒剩下多少錢來。到安喜任職不過三五月,又沒有根基,不明白其中的竅門,手裡也沒落下多少餘財。換句話說,劉備送不起厚禮。官場上的事,就是這樣,只要上司不滿意,別說有淘汰的詔令,就是沒有,也一樣能讓你幹不下去。劉備是何等人,涿縣響噹噹的老大,名震一方,和曾吃過這種虧。眼看著官職不保,一怒之下,便綁了督郵,好一頓鞭打,聲稱要殺了他,督郵嚇的苦苦哀求,劉備也不想把事情鬧大,就盡掠其財而去。
說起來,三國裡的名人裡,劉備也算是混的最落泊的了。曹操名門顯宦出身,西園禁軍一成立,便把他任了典軍校尉。曹操知道亂世臨近,軍權最重要,他一門心思要匡扶漢室,自不放過如此機會,已是朝中重臣。而孫權出守長沙,區區五十日,先斬區星,後斬觀鵠,平定判湖,得封烏程侯,也是春風得意。就劉備連個縣尉都丟了。
這些不過是閒話,張涵平定青州黃巾之後,斬管亥等的首級,傳首雒陽,也得封鄙鄉侯。但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張涵以“青州兵少,伍子方帶兵出征”為由,請求擴軍八千。張涵在上奏中言明,一切所需,均由青州自行負責。
PS:《先主傳》說: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鄔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我估計了下時間,應該是劉備加入青州軍,便在去薊縣的路上遭遇到黃巾了,立刻受傷了。然後,才能去當幾個月的安喜尉。要不時間怎麼也趕不上。不過,這樣一來,《三國演義》裡督娜說的就一點沒錯了,大小三十餘戰肯定是冒領軍功了。
劉備這人是草根的代表了,當然他是雜草。說不上喜歡,卻也不是很討厭,只是厭惡《三國演義)裡劉備的形象。有人常常要消滅某人。其實,我一直覺得,中國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能脫穎而出的,多少是人中豪傑,捨不得殺掉。慢慢養一陣兒,再說。
第三十五章 落日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富饒之地。自張涵知青州以後,歷經張角、張純等亂,青州人口不降反井,青州上計的人口數量增加到了557萬,近百萬戶,每年上繳的賦稅也稍有增加,增加的倒不多,約為十分之一強,但在總量減少的時候,這種增加就煩為引人矚目了。總而言之,青州在大漢國的地位是愈來愈重要了。
自中平元年以後,靈帝被迫停止了西園賣官,唯有張涵始終如一,年年給他送上厚禮,故在靈帝心中,對張涵信賴有加。這也不是希奇事,青州年年如此,雒陽已有些習以為常了。在雒陽的紛紛擾擾中,張涵本希望能讓青州淡出。然而,青州黃巾這一起事,張涵的胡望便化為泡影。此事牽涉面廣,人員眾多,實在是遮掩不過去。
既然如此,張涵就轉而示弱。示弱無非是說黃巾多麼強大,青州如何窘迫,勝利如何得之不易,形勢有多危急等等。
張滔將起事黃巾的數量猛增到十萬,又稱“靈帝德被四海,錢山感慕其德”云云——張涵不惜筆墨,洋洋撒撒花費了很大的篇幅,來讚美靈帝,讓看到此奏章的大臣都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然後,詳細地描述了敵我的兵力對比,以及作戰部著,以事實表明,若非運氣好,青州恐已不堪設想。
青州兵力不少,但要分兵守衛六個郡國、65個城池,在北方又面臨著烏桓的壓力,一縣之中不過兩三百兵丁。如果事先沒能得到準確無誤的情報,大部分縣城是無法抵抗黃巾攻擊的。到對候,黃巾得到錢梗武器,再裹挾民眾,青州的局勢必靡爛。
然後。
張涵強調徐州黃巾勢力龐大與青州兵力的薄弱。
青州地處內郡,兵馬素來不多。黃巾之亂中,青州基本也沒有波及到。自然也就沒有大肆擴軍。此時此刻,青州總兵力也不過三萬四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