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麼大量的貨幣在流通,早已釀成了嚴重地危機。一旦人們對金五銖喪失了信心。湧到市場上的金五銖數量,令張涵也大為震驚。投放到市場上平易物價的五千萬石糧食一掃而空,算了算軍隊、官吏、奴隸等需要地糧食,張涵手裡已沒有了多少富餘,他也不敢孤注一抑。隨後,糧食的價格如同脫韁之野馬,一路猛漲了三倍。每石米麥要五、六百錢之多。一般工人勞作終日不過半飢半飽,勉強餬口而已。
糧食有沒有?
答案是肯定的,有!
但是,不在張涵手中,而在世家、富商、普通農戶的手裡。
普通農戶是不必考慮了。此時此刻。謠言遍地。南方說北方遭旱災,北方稱南方遇水害。華夏是個多災多難地國家,以大齊如此廣袤的領土,幾乎年年都會遇到水旱災害。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年事實上還真遭了災,只是沒有傳言那麼離奇罷了。在這種情況下,農戶手裡有富餘地糧食,多半也不敢放到市場上。而前兩者不約而同。均在不遺餘力地囤積居奇。
於是乎,隆武二十年的大齊竟發生了糧食危機。張涵下詔令嚴命所有糧商必須開門售糧,並限制糧價,宣佈如有囤積居奇者,必嚴懲不怠云云。又處死了一大批官商勾結,囤積居奇的。沒收了大批糧食,以穩定市場。
但是,這些措施也僅僅維持了民眾基本的溫飽。
二十年高速發展,使大齊的工商業空前發達。生產力到了一個很高地水平,國內市場漸漸飽和。海外市場又不足以滿足工商業的需要。
尤其是蒸汽機運用到紡織業後,機織布的產量飛速擴大。競爭空前激烈而殘酷,大量小工商者本就勉強維持。此刻物價飛漲,錢賤物貴,商品生產出來又賣不出去,頃刻之間,大量小工商業者應聲破產。而糧價高昂也沒有給農戶帶來什麼好處。糧價上漲也不敢賣,偏偏物價同時飛漲。無數人破產,使城市居民大量外遷——有去採金的,有去出海的,也有去邊地開荒地,不管怎麼說,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農產品本就有過剩趨勢,城市市場萎縮,又導致農產品滯銷……
這簡直是一場惡性迴圈!
從這一年開始,大齊經濟進入了長達十年的不景氣。項奉嚮往已久的收支平衡成了泡影不說,征服西域也只能是張涵午夜夢迴時的幻想了。好在大齊的薪俸優厚,又是半米半錢,而軍屯所出的穀米和紡織作坊所出的機織布,只要不動刀兵,也差不多足以供應政府和軍隊的開支了。
戰事減少,財政困難,便有人提議改革兵役制度,減少軍隊。這也是老話了。張涵思量再三,沒有改變兵制,但同意縮減常備軍,取消新軍編制僅保留其框架以訓練後備兵員,而擇其精銳與常備軍混編。換句話說,邊軍和禁軍依然是常備軍,其餘便就是新軍與常備軍地混合了。
至此,陸軍被縮編為四十一個軍,除邊軍和禁軍外的軍隊均以五成編制,使總兵力減少至四十五萬餘。
邊軍設四大將軍:平西將軍,下轄二軍,馬步各一,維護西域穩定,保持絲綢之路暢通;青海將軍,下轄二軍,馬步各一,抵禦發羌和唐旄的侵襲。隴西將軍,下轄二軍,馬步各一,兼管廣漢和涼州,為前二軍之後援;平北將軍,下轄三軍,馬二步一,掌西海至大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兵事;
又設雁門將軍,下轄三軍,掌幷州兵事,為安北軍後援;
幽、益、荊、揚、交五州和關中地區各設二軍,南步被馬,掌其兵事;豫州、東北、秦東(雒陽地區)、蓬萊三島和漲海諸島各設一軍,皆為步兵,掌其兵事;
設禁軍十將,下轄十二軍,八步四馬,掌冀、兗、徐、司隸(原青州)四州兵事;
其中,荊州兵兼管武關,豫州兵兼管螺轅關和大谷關,泰東兵兼管潼關,關中兵兼管褒斜道兩處關口和隴山關,冀州禁軍兼管旋門關;
水師三萬:大河水師、荊揚水師、司隸水師各統兵一萬;
海軍七萬: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各統兵萬五,漲海艦隊統兵二萬,中央艦隊統兵二萬;
至此,常備軍力縮減為為55萬。
至於義務兵,經過半年訓練之後,憑其咱練成績,選擇其中優秀者補充進常備軍中,或戍守邊疆,或為地方守備,其餘人等皆轉為工程兵,負責馳道、鐵路、運河、城池和水利的建設和維護——變相服勞役了。
隆武二十五年(222年),大齊稍定,張涵封禪泰山。其時,張涵年事漸高,而諸國皆選美人珍奇獻上,數年下來醇酒美人漸漸消磨了他的雄心壯志,在項奉的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