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3 頁)
來,厲聲喝道:
“走!”
伏皇后手臂疼痛,卻也知情勢危急,竭力支撐著,腳下踩著棉花似的,在兄長的扶持下木然前行。
大河的堤壩高出河面十丈有餘,李樂找來的渡船可沒有那麼高,無法直接登船。就用絹把獻帝背下去,其餘人不管是誰,都得爬下去。有人急切中從堤岸上跳了下去,把官帽都摔壞了。
除了段煨所部,董卓軍向以軍紀差而聞名。眾所周知,留下來的人九死一生。士卒們爭先恐後地想跳上渡船,董承等人不得不親自用長戈阻攔。船中被砍掉地手指,多得要用手捧起來。隆冬的河水寒冷刺骨,凍死、淹死的人不計其數。與獻帝同時渡過河的,只有伏皇后以及楊彪以下數十人。營中亂成了一團,李傕、郭汜計程車兵很快就發現了異樣。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的掠奪。亂兵殺紅了眼,吏民地衣服全被脫光,稍有不從。就會被當場砍殺,頭髮也都被割下來,死難者的屍體漂浮在大河上,挨挨擠擠堵塞了河面……
“渡過大河了嘛,真是蒼天有眼,我漢室不絕……”
獻帝過河的訊息迅速地傳到了了萁關。張涵萬分‘欣喜’地說道。
郭嘉在旁邊,見張涵愁眉苦臉,差點沒笑出聲來,待旁人離開,他聽見張涵喃喃自語著什麼,仔細一聽,原來是“命真大”諸如此類的話,郭嘉忍不住大笑起來。
“哈哈~”
郭嘉的笑聲在帳中迴盪,張涵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便不再理會。郭嘉頗有些魏晉風流名士的派頭。不拘小節,張涵也懶的與他計較。
說起來。張涵也是煞費苦心了。
興平二年是個平安的年份。朝鮮半島戰事勝利完成了,雁們烏桓也沒能鬧出什麼事來。大軍壓境之下。雁門烏桓人還是很識時務的,少數不知進退之人也很順利地被‘和諧’掉了,沒有破壞民族團結。
徐州陶謙賊心不死,卻偷雞不成失把米。兗州一定,主力便集中到了徐州,張恆興兵大舉反擊,徐州軍被打的節節敗退。大軍進逼到徐州的新治所下 城下。陶謙又急又怕,遂重病不起。年後不久就死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陶謙的兩個兒子才具平平。他不想給兒子惹禍。臨死前,陶謙便派遣了使者,希望能夠既往不咎,獻地投降。
這是好事,張涵自無不準。負責交涉的別駕 竺想將自己的妹妹獻給張恆作妾。張恆不能拒絕,卻要顧及蔡》苜蓿_苜蓿 。將此事推到了張涵手上。張涵久聞 ‘夫人’的美名,自是千肯萬肯。不幸地是,此事被夫人王眸知道了,便從中插了一手。時至今日,張涵什麼樣的女人也是召之即來,自不願意因此區區小事鬧地不愉快,就將之轉給了二弟張律為妾。
不管怎麼說,徐州的戰事迅速結束了,張恆佔領了徐州全境,兵臨九江郡。
在興平二年上半年,張涵結束了所有戰事。此時,他已經佔據了青冀幽並兗徐六州,外加河被郡,大漢十三州,張涵佔據了半壁江山。
值此之時,張涵將過去累積的大批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了。換言之,儲備糧草不多了。而張涵又新佔了數州之地,需要時間消化吸收,在下半年無意採取軍事行動。當然,張涵在徐州、兗州的淮河一線,屯集了重兵。袁紹若是露出了破綻,張涵也不介意佔些便宜。
七月,天子東歸,張涵迅速收道了訊息。如今,張涵幾成席捲天下之勢。抰天子以令諸侯,對張涵來說,已是利弊差半、可有可無了。為今之際,獻帝死去,最符合張涵的利益。當然,獻帝不能死在張涵之手,也不能落入別人的手裡。那樣的話,張涵便可以放開手腳,謀取司隸和涼州了——張涵地財政始終是個問題,他希望能重開絲綢之路,發展對外貿易,以緩解決一點財政壓力。
海上的貿易,全靠季風往來,限制也多。目前,依然是張氏一家獨大,張涵想了很久,終沒有大幅提高稅收。船隊屬於父親張何所有,張涵不想挨K,就得老實一點。再說,兒子特意加稅,以便從父親手裡收錢,說出去都成了笑話。張涵準備重開絲綢之路以後,設立海關收稅——這樣會好看點兒。
否則的話,獻帝留在長安,被董卓餘部控制,張涵也可以接受。由於歷史原因,董卓餘部挾天子也難以令諸侯。
於是乎,張涵隔岸觀火,靜觀其變。不久前,有訊息說,白波賊和南遷的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冒然興兵,圖謀不軌,張涵還毅然出兵掃平了河東。張涵沒有將過什麼使者,在戰亂之中,前來求援的使者死掉幾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結果,獻帝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