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第1/4 頁)
。”張說就推薦了張行成、張知運等幾個人。當時人們認為張說知人善任。
溫彥博
貞觀元年,溫彥博為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庭。
彥博惟騁辯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出《唐會要》)
貞觀元年,溫彥博任吏部郎中,主管選用官員。打算淘汰一些冗員,對淘汰的官員有些壓制。這些人壓而不服,找他爭論。溫彥博跟他們辯論,吵得不可開交。被當時的有識者恥笑。
戴胄
貞觀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於民部尚書戴胄。遂以兼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頗抑文雅而獎法吏,不適輪轅之用。物議(“議”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以是刺之。(出《唐會要》)
太宗貞觀四年,宰相杜如晦臨終之前,啟請把選任官職的事委託給民部尚書戴胄。太宗就讓他兼職署理吏部尚書。在選任官員方面,戴胄頗壓制儒臣,而選任一些執法嚴苛的人,結果不能得心應手。人們議論,往往用這件事來諷刺他。
唐皎
唐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銓,問何方穩便?或雲:其家在蜀,乃注與吳。復有云:親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隴右。論者莫測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紿雲:願得江淮,即注與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選人紿言欺之。(出《唐會要》)
太宗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委派任官時經常問人,你到哪裡任職方便?人家或許說,我家鄉在四川,他就把這個人派到江蘇去。又有人說明家裡住在江南,而且有老人,他就把他派到陝甘去。誰都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有一位信都人,希望到河北一帶任職,就騙唐皎說:“我願意到江淮(安徽、江蘇)去。”結果,唐皎把他派到河北某地擔任縣尉。此後,人們摸到了規律,常常騙他。
楊師道
貞觀十七年,楊師道為吏部尚書。貴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練,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勢貴及親黨,將以避嫌。時論譏之。(出《唐會要》)
太宗貞觀十七年,楊師道做吏部尚書。提拔的一些官員多是公子哥兒。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他除授的官員,大多數是些庸才。而且他又反過來壓制其他有權勢的人和自己的朋友與親屬,用這個方法來避嫌,表示他公正。因此,被人們恥笑,譏諷。
高季輔
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凡所銓綜,時稱允愜。至十八年於東都獨知選事,上賜金鏡一面,以表清鑑。(出《唐會要》)
太宗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主管官員的選授。凡經他選授的官員,自身認可,人們也滿意。貞觀十八年,高季輔到東都洛陽獨立主持選授官員的事,唐太宗賜給他一面金鏡,表彰他為官公正廉明,讓人借鑑。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餘人。時論稱美。(出《唐會要》)
永徽(高宗年號)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喜歡舉薦貧苦而有才能的人。他向皇帝舉薦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餘人。被人們稱為美談。
楊思玄
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玄恃外戚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御史中丞郎餘慶彈奏免官。時中書令許敬宗曰:“必知楊吏部之敗。”或問之,對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敗何待!”(出《唐會要》)
龍朔(高宗年號)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書別稱)楊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權貴,對待參選的官員又排斥又無禮。被參選的夏侯彪狀告。遭到御史中丞郎餘慶彈劾,罷免了官職。當時,中書令許敬宗說:“我知道楊吏部非敗不可。”別人問他為什麼,許敬宗說:“一隻彪、一隻狼合吃一隻羊,他能不敗嗎?”
張仁禕
唐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於員外張仁禕。有識略幹能,始造姓歷,改修狀抹銓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禕之法,銓總式序。仁禕感國士見委,竟以心勞,嘔血而死。
(出《唐會要》)
高宗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務委託給員外郎張仁禕。這個人既有膽識又有能力。把官員的姓氏、履歷造錄成冊。又修正了選官的程式。李敬玄採用他的辦法,完備了選官的程式。張仁禕很感激李敬玄這樣以國士待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竟累得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