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3/4 頁)
,豈有佳者乎?”李乃白座客:“某不免對貴客作造次矣。”因奉手袖中,據兩膝,叱其僧曰:“麄行阿師,爭敢輒無禮,拄杖何在,可擊之。”僧房門後有筇杖子,忽跳出,連擊其僧。時眾亦為蔽護,杖伺人隙捷中,若有物執持也。李復叱曰:“捉此僧向牆。”僧乃負牆拱手,色青短氣,唯言乞命。李又曰:“阿師可下階。”僧又趨下,自投無數,衂鼻敗顙不已。眾為請之,李徐曰:“緣對衣冠,不能殺此為累。”因揖客而去。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惡狀,竟不之測矣。(出《酉陽雜俎》)
唐朝虞部郎中陸紹,元和中業,曾去定水寺看望表兄,因為常常給院內僧人帶去甜食與新鮮水果,鄰院的僧人也跟陸紹熟識,他便叫身邊的人邀請他們過來。過了一會兒,鄰院的僧人與李秀才一起來到。大家圍坐一起,歡聲笑語十分熱鬧。主人吩咐弟子煮新茶,茶水斟了快到一圈獨獨沒輪到李秀才,陸紹不平地說:“茶水頭一遍沒輪到李秀才,這是為什麼?”僧人笑著說:“這樣一個秀才,也要品嚐茶的味道!等著把喝剩的茶給他喝吧。”鄰院僧人說:“秀才是一個術士,主人不可輕慢。”那個僧人又說:“不逞之徒,有何可怕的!”秀才忽然憤怒地說:“我與上人素不相識,怎麼知道我是不逞之徒?”僧人仍出狂言道:“奔酒而玩反覆的人,哪裡會有好東西?”秀才便對同座客人說:“我不免要對貴賓失禮了。”說完,袖起兩手。放在膝上,呵斥那個僧人道:“好個粗野的師傅,竟敢如此無禮。柺杖在哪裡?你給我狠狠地揍他!”僧房門後有根竹棍子,忽然跳出來,連連打那個僧人。這時,大家都上去掩護他,竹杖便尋找人縫過去打他,好像有什麼東西操縱一樣。李秀才又喝斥道:“捉住此僧推到牆那邊!”僧人便揹著牆拱起手,臉色青黑,呼吸短促,頻頻乞求饒命。李又說道:“那個師傅可以下階去。”僧人便跌跌撞撞下階,自己上上下下跌了無數遍,鼻臉破傷出血不止。眾人為他求情。李秀才慢慢說道:“看在各位面上,我不殺他,以免連累大家。”說完,向客人施禮,然後揚長而去。那位僧人半天才說出話來,好像中了邪一樣,不知後來結局怎麼樣。
王山人
唐太尉衛公李德裕為幷州從事,到任未旬月,有王山人詣門請謁。與之及席,乃曰:“某善按冥數。”初未之奇。因請虛正寢,備几案紙筆香水而已,令重簾靜伺之。生與之偕坐於西廡下。頃之,王生曰:“可驗之矣。”紙上書八字甚大,且有楷注,曰:“位極人臣,壽六十四。”生遽請歸,竟亦不知所去。及會昌朝,三策至一品,薨於海南,果符王生所按之年。(出《松窗錄》)
唐代太尉李德裕任幷州從事時,任職不到十個月,有個王山人登門求見。跟他一起落座後,王便說:“我能預見未來的事。”李開始並不以為奇。王便請他假做睡好了,準備下桌案紙筆香水之類,叫人放下簾子靜靜地等候。王與他一起坐在正房對面西側的小房子裡。不一會兒,王說:“可以驗證一下了。”只見紙上寫著八個大字,而且有正規的註釋,八個字是:“位極人臣,壽六十四。”王山人立即要求回去,不知到底上哪裡去了。到了會昌年間,李公三次受封,官至一品,最後死於海南,果然符合王所算的歲數。
王 瓊
唐元和中,江淮術士王瓊嘗在段君秀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畫作龜甲,懷之一食頃,取出乃一龜。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經宿卻成瓦子。又取花含,默封於密器中,一夕開花。
(出《酉陽雜俎》)
唐朝元和年間,江淮術士王瓊曾住在段君秀家。一次,他令坐在身邊的一位客人取一瓦片,畫成烏龜甲殼,放在懷裡約一頓飯的時間,取出來乃是一隻活烏龜。放在庭院裡,它便順著牆腳爬行,過一宿卻又變成瓦片。又拿一枝花蕾,密封在容器之中,一天時間便開了花。
王 固
唐於頔在襄州,嘗有山人王固謁見。頔性快,見其拜伏遲鈍,不甚禮之。別日遊宴,復不得預。王殊怏怏。因至使院,造判官曾叔政。頗禮接之,王謂曾曰:“予以相公好奇,故不遠而來,今實乖望。予有一藝,自古無者,今將歸,且荷公之厚,聊為一設。”遂詣曾所居,懷中出竹一節及小鼓,規才運(明鈔本規作視,運作過)寸。良久,去竹之塞,折枝擊鼓。筒中有蠅虎子數十枚,列行而出,分為二隊,如對陣勢,擊鼓或三或五,隨鼓音變陣,天衡地軸,魚麗鶴列,無不備也,進退離附,人所不及。凡變陣數十,復作隊入筒中。
曾睹之大駭,乃言于于公(於公二字原闕,據《酉陽雜俎五》補)。王已潛去,於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