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教坊樂人有兒年十餘歲,恆病,黃瘦尤甚。忽遇一道士於路,謂之曰:“汝病食症耳,吾能療之。”因袖中出藥數丸使吞之。既而複視袖中曰:“嘻,誤矣。此辟穀藥也。自此當不食。然病亦瘳矣。爾必欲食,嘗取少木耳食之。吾他日復以食症藥遺爾也。”遂去。兒歸一二月,病癒。然其父母恆以不食為憂,竟逼使餌木耳,遂飯噉如故。已而自悔曰:“我餌仙藥而不自知。道士許我復送藥來,會當再見乎?”因白父母,求遍歷名山,尋訪道士。母不許,其父許之曰:“向使不愈,今亦死矣。既志堅如此,或當有分也。”遂遣之,今不知所在。(出《稽神錄》)
有個教坊的樂人,他有個兒子十多歲了,總鬧病,自來就長得又黃又瘦,得病以後就更厲害了。有一天,他忽然在路上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你的病屬於食症,我能給你治。”便從袖筒裡拿出幾丸藥叫他吞了下去。然後,又看了看袖筒裡說:“嗬!弄錯了。給你吃的是辟穀藥,從現在開始你應當不再吃飯,但你的病也會痊癒的。你肯定想吃飯,那就嘗取少許木耳當飯吃。我改日再來送給你治食症的藥。”說完就走了。兒子回家後一兩天,病就痊癒了。但他的父母總是為他不吃飯而擔憂,後來終於逼著他吃木耳,於是又跟從前一樣地吃起飯來。過了一段時間,兒子自己悔悟道:“我吃了仙藥自己還不知道。道士答應我還送藥來,能夠再見到他嗎?”想到這裡,便跟父母表示,自己要遍求名山,去尋訪那位道士。母親不允許,父親同意他這樣做,說:“原先如果病治不好,到現在也死了。
既然志向如此堅定,或許是有緣分吧!“於是,就把兒子打發走了。如今不知道教坊樂人的這個兒子在什麼地方。
蔣舜卿
光州檢田官蔣舜卿行山中,見一人方採林檎一二枚,與之食,因爾不飢。家人以為得鬼食,不治將病。求醫甚切,而不能愈。後聞壽春有叟善醫,乃往訪之。始行一日,宿一所旅店,有老父問以所患,具告之。父曰:“吾能救之,無煩遠行也。”出藥方寸七服之,此二林檎如新。父收之去,舜卿之飲食如常。既歸,他日復訪之。店與老父,俱不見矣。(出《稽神錄》)
光州有個檢田官叫蔣舜卿,他在山裡走路碰見一個人剛摘了一兩個林檎果,給他吃了。
從此他就不思飲食。家裡人以為他是吃了鬼給的食物,不趕緊治療就會得病。儘管急著找醫生治療,但是一直治不好。後來聽說在壽春有個老頭兒醫道高明,蔣舜卿就去拜訪他,剛走了一天,晚上住宿在一家旅店裡,有個老大爺問他患的是什麼病,舜卿把病情告訴了他。老大爺說:“我能救你,用不著走那麼遠。”他拿出個一寸七的藥方讓舜卿服了下去,兩個林檎果便吐了出來,就跟新鮮的一樣。老人將這兩個林檎果收了起來,舜卿的飲食又恢復原狀。舜卿回家之後,過了幾天又去看望老人,旅店與老大爺都不見了。
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
黃萬祐 任三郎 黃齊 王處回 天自在 掩耳道士 抱龍道士 何昭翰
盧延貴 杜魯賓 建州狂僧 劉甲 盧嬰 趙燕奴
黃萬祐
黃萬祐修道於黔南無人之境,累世常在。每三二十年一出成都賣藥,言人災禍無不神驗。蜀王建迎入宮,盡禮事之。問其服食,皆秘而不言。曰:“吾非神仙,亦非服餌之士。
但虛心養氣,仁其行,鮮其過而已。“問其齒,則曰:”吾只記夜郎侯王蜀之歲,蠶叢氏都郫之年,時被請出。爾後烏兔交馳,花開木落,竟不記其甲子矣。“忽一日,南望嘉州曰:”犍為之地,何其炎炎,請遣人赴之。“如其言,使至嘉州,市肆已為瓦礫矣。後堅辭歸山,建泣留不住,問其後事,皆不言之。既去,於所居壁間見題處曰:”莫交牽動青豬足,動即炎炎不可撲。鷙獸不欲兩頭黃,黃即其年天下哭。“智者不能詳之。至乙亥年,起師東取秦鳳諸州。報捷之際,宮內延火,應是珍寶帑藏,併為煨燼矣。乃知太歲乙亥,是為青豬,為焚爇之明也。後三年,歲在戊寅土而建殂。方知寅為鷙獸,干與納音俱是土,土黃色,是以言鷙獸兩頭黃。此言不差毫髮。(出《錄異記》。明抄本作《野人閒話》)
黃萬祐在黔南沒有人煙的地方修道,經過幾代人了,他一直在那個地方。每隔二三十年出來一次,到成都去賣藥。他談論別人的災禍,沒有一次不是神奇般的應驗。蜀國王建把他迎接進宮,盡一切禮節來對待他。問他服用的是什麼長壽藥物,他嚴守秘密不跟人說,他說:“我不是神仙,也不是靠了服用什麼藥物;只是虛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