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5 頁)
上〃日〃下〃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錄其《憶王孫》(春、夏、秋、冬)詞四首,其中春詞最佳。
*臨江仙*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
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西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註解】:
1。午橋:即午橋莊,在今河南洛陽南。
2。豪英:此指文人雅士,作者的友人。
3。長溝流月:月光隨波流去,也比喻時光流逝。
4。堪驚:可驚。
5。看新晴:雨後初晴的月夜景色。
6。漁唱:漁歌。
7。三更:午夜。
【賞析】:
詞為撫今追昔之作。詞寫自己青年時豪情逸興,與流亡時思想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上片追憶往昔在洛陽時良朋聚集的豪情雅興。下片以“二十餘年如一夢”承上轉下,抒發感慨。在藝術表現上,憶舊寫的意氣豪爽,筆力奇放;抒情寫的蒼涼慷慨,思遠意長。
陳與義
(1090…1139),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官至參知政事。其詞與朱敦儒的風格相近,頗有清曠之氣。而作於南渡後的詞,在清曠中帶上了較多的悲愴。有《無住詞》《簡齋集》。
*賀新郎*
張元幹
曳杖危樓去。
鬥垂天、滄波萬頃,
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鼻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
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
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
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註解】:
1。鬥垂天:北斗星掛在天空中。
2。未放扁舟夜渡:謂船受風阻不開,以致不能晤面。
3。鼉(tuo2)鼓:鼉皮蒙的鼓。
4。十年一夢揚州路:謂往事如夢。
5。遺恨琵琶舊語:此借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對南宋向金屈辱求和表示遺恨。
6。謾暗澀:白白地讓劍黯然失色。
7。銅華塵土::生銅鏽蒙塵棄用。
8。平章:評論。
9。苕(tiao2)溪:源出浙江天目山,流入太湖,為當時文人的遊賞之地。
10。垂綸:垂釣。
11。飛舉:乘風高飛。
【賞析】:
此詞忠憤滿腔,風格豪邁。上片寫景,畫面宏闊,境界雄渾,格調淒冷。下片直抒胸臆,抨擊朝廷投降求和,對英雄無用武之地表示義憤。此詞為張元幹愛國代表作。
張元幹
(1091…約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縣)人。其詞多寫時事,既有慷慨激昂之調,亦有清麗婉秀之音,為南宋愛國詞人開闢了廣闊道路。有《蘆川詞》、《蘆川歸來集》。
*賀新郎*
張元幹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註解】:
1。神州路:此指中原淪陷區。
2。故宮:指原北宋都城汴京。
3。底事:何事。
4。九地:九州,這裡指淪陷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