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唐詩鑑賞辭典》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註解】:
1。葳(wei1)蕤(rui2):草木枝葉茂盛下垂下的樣子。
2。自爾:自然。
3。“聞風”句:聞到了風吹送過來蘭桂的香氣,而生愛慕之心。
【賞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進士後,曾任過左拾貴,是玄宗朝有聲譽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後人評他的詩“首創清淡之派”,《感遇》詩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幽人歸獨臥,
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
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
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誠?
【註解】:
1。“滯慮”一句:心中沒有困惑才顯得孤獨清高。滯慮,困惑。
2。飛: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閒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遠,情勢隔斷不通。
【賞析】:
此詩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隱士,雖然自己被貶官在外,沒有塵世間的雜念,但是一片忠君報國的赤心不滅,仍然懷念遠在朝延的君王。詩中以“高鳥”比喻君王,以“飛”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穎。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
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
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
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
此木豈無陰?
【註解】:
1。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語。後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
3。薦:進獻。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於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詩中前四句是“比興”,詩開頭二句,託物喻志,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並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後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嘆。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結句以反詰作收,深沉有力,情味無窮。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詩
李白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
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
陶然共忘機。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