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頁)
一三四一頁一四行修塗飛閣按:校補謂文選“塗”作“除”,注“除,樓陛也”。
一三四一頁一四行混建章而外屬按:校補謂文選“而”下有“連”字。
一三四二頁六行似無依*(之)**'而'*洋洋文選“之”作“而”,王先謙謂作“而”是。今據改。
一三四二頁八行抗仙掌*(與)**'以'*承露據汲本、殿本改。
一三四三頁四行域亦作覠按:刊誤謂案文當作“覠亦作域”,言“覠”字有作“域”者也。
一三四三頁一六行納之於*(璧)**'壁'*帶按:校補雲前書音義“壁帶謂壁中之帶也”,此“壁”字當從土,各本皆從玉,涉上“銜璧”而誤。今據改。
一三四四頁四行其光色也按:張森楷校勘記謂“色”下當有脫文一字,據上文“其文理密也”知之。
一三四四頁一0行順常按:“順”原鬥“須”,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四五頁一六行*(門)*高二十餘丈據刊誤刪。
一三四六頁四行小雅曰按:小雅即小爾雅之省稱,下所引乃小爾雅廣詁文。
一三四七頁八行耀威而講事按:王先謙謂文選作“耀威靈而講武事”。
一三四七頁一一行於是乘*(鑾)*輿備法駕刊誤謂案注所解乘輿之義,則此多“鑾”字。今據刪。按:上林賦“於是乘輿弭節徘徊”,甘泉賦“於是乘輿乃登夫鳳皇兮”,句例相似,班賦之所出也。
一三四七頁一一行六師發冑按:文選“冑”作“逐”,近人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引胡紹瑛說,謂逐冑音同,文選作“逐”,後漢書作“冑”,並“駎”之假,玉篇“駎,徐救切,競馳也”。
一三四八頁三行歷長楊之榭按:“楊”原作“揚”,徑據汲本、殿本改,注同。
一三四八頁五行舉燧命爵按:校補謂文選作“舉烽命釂”。
一三四八頁七行玄鶴白鷺按:校補謂文選句上有“鳥則”二字。
一三四八頁七行�ю火冰€按:“鴇”原作“鳵”,徑據文選改,注同。
一三四九頁八行法駕公*'卿'*不在鹵簿中據汲本、殿本補。
一三五一頁九行*(闕)**'闞'*子曰據殿本改。
一三五一頁一七行宣帝頗好神仙按:“仙”原鬥“伯”,徑改正。 後一頁
後漢書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下
*子固*
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鄉誇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一'夫大漢之開原也,奮布衣以登皇極,繇數儙而創萬世,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二'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人,故婁敬度埶而獻其說,蕭公權宜以拓其制。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三'吾子曾不是睹,顧耀後嗣之末造,不亦闇乎?'四'
今將語子以建武之理,永平之事,監乎*(泰)**'太'*清,以變子之或志。'五'
注'一'喟,嘆貌也。前書曰:“人有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謂之俗。”保,守也,謂守河山之險以為界。昭、襄,昭王、襄王也。惡,安也,音烏。
注'二'漢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高祖起兵五年而即帝位,故云由數儙。繇即由也。孔安國注尚書雲:“匝四時曰儙。”萬代,盛言之也。六籍,六經也。
注'三'橫音胡孟反。高祖入關,秦王子嬰降,而五星聚於東井,此功有橫而當天也。逆謂以臣伐君。前書陸賈曰:“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及高祖入關,秦人爭獻牛酒,此為討有逆而順人也。婁敬已見上。又曰:“蕭何修未央宮,上見壯麗,甚怒。何對曰:‘天下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代有以加也。’”時豈奢泰而安之哉?言天下初定,計不得止而都西京也。
注'四'顧,反也。耀,眩耀也。言吾子曾不睹度埶權宜之由,而反眩耀後嗣子孫末代之所造,非其盛稱武帝、成帝神仙、昭陽之事也。
注'五'淮南子曰:“太清之化也,和順以寂漠,質直以素樸。”高誘注曰:“太清,無為之化也。”
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一'於時之亂,生民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猒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