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4/4 頁)
一六二0頁一二行徐璆字孟玉殿本“玉”作“本”。按:集解引洪亮吉說,謂案先賢行狀作“孟平”,汝南先賢傳作“孟玉”。校補謂洪氏歷舉孟平、孟玉兩說,知所見本正文亦必作“孟本”。
一六二一頁三行構造無端按:“構”原鬥“構”,徑改正。
一六二一頁五行璆音仇按:殿本此下有“字孟玉”三字。校補謂殿本就監本改刊,其正文作“字孟本”,注當是“一作字孟玉”,脫“一作”二字。
一六二一頁六行寬裕*(傳)**'博'*學據汲本、殿本改。
一六二二頁九行而不*(可)*犯陵上之尤集解引何焯說,謂“可”字衍。今據刪。 後一頁
後漢書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第三十九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一'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觽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仕郡為功曹,以數諫爭不合去。
注'一'袁山松書:“充幼聰朗。詣太學,觀天子臨辟雍,作六儒論。”
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禮,戶牖牆壁各置刀筆。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一'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
注'一'袁山松書曰:“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吳始得之,恆秘玩以為談助。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又得其書,及還許下,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問之,果以論衡之益,由是遂見傳焉。”抱朴子曰:“時人嫌蔡邕得異書,或搜求其帳中隱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邕丁寧之曰:‘唯我與爾共之,勿廣也。’”刺史董勤闢為從事,轉治中,自免還家。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一'
肅宗特詔公車徵,病不行。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慾,頤神自守。永元中,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