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頁)
商高諝才志,即為奏原光罪,由是顯名。
仕郡,舉孝廉,稍遷金城太守。性明達篤厚,能以恩信化誘殊俗,甚為羌胡所敬服。遭母憂,自上歸行喪。服闋,公車徵,再遷北海相,入為尚書僕射。是時大將軍梁冀貴戚秉權,自公卿以下莫敢違啎。諝與尚書令尹勳數奏其事,又因陛見陳聞罪失。及冀誅後,桓帝嘉其忠節,封鄴都亭侯。前後固讓,不許。
出為河南尹,遷司隸校尉,轉少府﹑廷尉,卒官。
子鉨,安定太守。
爰延字季平,陳留外黃人也。清苦好學,能通經教授。性質箻,少言辭。縣令隴西牛述好士知人,乃禮請延為廷掾,範丹為功曹,濮陽潛為主簿,'一'常共言談而已。後令史昭以為鄉嗇夫,仁化大行,人但聞嗇夫,不知郡縣。在事二年,州府禮請,不就。桓帝時徵博士,太尉楊秉等舉賢良方正,再遷為侍中。
注'一'濮陽,姓也。
帝游上林苑,從容問延曰:“朕何如主也?”對曰:“陛下為漢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對曰:“尚書令陳蕃任事則化,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是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為非。”'一'帝曰:“昔朱雲廷折欄檻,今侍中面稱朕違,敬聞闕矣。”'二'拜五官中郎將,轉長水校尉,遷魏郡太守,徵拜大鴻臚。
注'一'前書曰:“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
注'二'朱雲字遊。成帝時上書求見,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人,臣願賜尚方斬馬□,斷佞臣一人,以勵其餘。”上問曰:“誰也?”對曰:
“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雲□殿檻折。雲呼曰:“臣得從龍逢﹑比干遊於地下足矣,未知朝廷如何耳!”上意乃解。及後當修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帝以延儒生,常特宴見。時太史令上言客星經帝坐,帝密以問延。延因上封事曰:“臣聞天子尊無為上,故天以為子,位臨臣庶,威重四海。動靜以禮,則星辰順序;
意有邪僻,則晷度錯違。陛下以河南尹鄧萬有龍潛之舊,封為通侯,恩重公卿,惠豐宗室。加頃引見,與之對博,上下媟黷,有虧尊嚴。臣聞之,帝左右者,所以諮政德也。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一'昔宋閔公與強臣共博,列婦人於側,積此無禮,以致大醔。'二'武帝與倖臣李延年﹑韓嫣同臥起,尊爵重賜,情慾無猒,遂生驕淫之心,行不義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三'夫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故王者賞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四'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遊,則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五'邪臣惑君,亂妾危主,以非所言則悅於耳,以非所行則翫於目,故令人君不能遠之。仲尼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蓋聖人之明戒也!昔光武皇帝與嚴光俱寢,上天之異,其夕即見。'六'夫以光武之聖德,嚴光之高賢,君臣合道,尚降此變,豈況陛下今所親倖,以賤為貴,以卑為尊哉?惟陛下遠讒諛之人,納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權,寤宦官之敝。使積善日熙,'七'佞惡消殄,則幹醔可除。”帝省其奏。因以病自上,乞骸骨還家。靈帝復特徵,不行,病卒。
注'一'尚書周公戒成王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慎其往!”
注'二'公羊經書“宋萬弒其君捷”。傳曰:“宋萬嘗與魯莊公戰,獲於莊公,歸舍諸宮中,數月然後歸之。與宋閔公博,婦人在側,萬曰:‘甚矣魯侯之淑,魯侯之美!天下諸侯宜為君者唯魯侯爾。’閔公矜此婦人,妒其言,顧曰:‘此虜也,魯侯之美惡乎至?’萬怒,搏閔公,絕其脰。”
注'三'李延年,中山人也。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人也。武帝時,延年女弟得幸,號曰李夫人。延年善歌舞,為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與上臥起。弟季與中人亂,出入驕恣,上遂誅延年兄弟。韓嫣,韓王信之曾孫也。武帝為王時,與嫣相愛,後位至上大夫,賞賜擬鄧通,與上臥起,出入永巷,以奸聞被誅。
注'四'甄,明也。
注'五'論語孔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注'六'事見逸人傳。
注'七'熙,廣也。
子驥,白馬令,亦稱善士。'一'
注'一'謝承書曰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