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四三頁一0行大破斬勃按:李慈銘謂“大破”下脫一“之”字。
六四三頁一三行異遣校尉護軍*(將軍)*將兵據刊誤刪。
六四四頁一一行其*(義)**'利'*斷金據汲本、殿本改。
六四四頁一二行天井關在太行山*(下)**'上'*校補謂當依章帝紀注作“山上”,今據改。
六四五頁四行謂張卬為淮陽王按:“卬”原鬥“潱А保�陡惱��
六四五頁七行引擊陽翟賊刊誤謂“引”下少一“軍”字。按:張森楷校勘記謂下文“引而西”,賈復傳“引東擊更始淮陽太守”,並無“軍”字,劉說泥。
六四六頁二行華陰陽沉“陽”原作“楊”,徑據汲本、殿本改。按:聚珍版東觀記亦作“陽”。
六四六頁一三行餘觽尚十餘萬東走宜陽降璽書勞異曰集解引王補說,謂“降”下宜有“帝”字。按:下雲“時赤眉雖降”,是“降”字當屬上為句,王說非。
又按:通鑑刪“餘觽尚十餘萬東走宜陽”十字,下接“帝降璽書曰”云云,是亦誤以“降”字屬下讀,並補一“帝”字矣。說詳黃山校補。
六四七頁七行駱*(蓋)*延據盩厔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通鑑無“蓋”字。張森楷校勘記謂蓋延是漢臣,未嘗據盩厔,據盩厔者駱延也。今據刪。又按:“盩”原作“□”,徑依汲本改正。
六四七頁八行任良據鄠按:“鄠”原鬥“鄂”,徑改正。
六四七頁八行汝章據槐裡按:“裡”原鬥“回”,徑改正。
六四八頁三行故秦*(芒)**'芷'*陽縣據王先謙說改。
六四八頁六行公孫述遣將程焉將數萬人就呂鮪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依公孫述傳及華陽國志,“焉”當作“烏”。
六四八頁一一行上書思慕闕廷按:李慈銘謂“上書”下當脫一“言”字。
六五0頁六行忸*(□)**'忕'*小利據集解本改。按:注作“忕”,從大,不誤。
六五0頁一0行漢*(中)**'忠'*刊誤謂案王常傳,“中”當作“忠”。今據改。
注“中”亦徑改為“忠”。
六五一頁一三行青山在北地參*(巒)**'□'*界據刊誤改,下同。
六五一頁一三行其豪帥號肥頭小卿按:汲本、殿本“小”作“少”。
六五二頁三行長子彰嗣按:集解引沉欽韓說,謂水經注“彰”作“璋”。
六五二頁三行復封彰弟欣為析鄉侯按:“析”原鬥“祈”,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六五三頁八行與貳師嚴尤共城守按:汲本、殿本脫“與”字。
六五三頁八行又非貳師按:“貳”原鬥“二”,徑改正。
六五三頁一二行更始遣立威王張卬按:沉家本謂按聖公傳卬封淮陽王,而此曰“立威”者,殆先封立威王,更封淮陽歟?
六五四頁二行東觀記*(曰)*“曰”字當衍,今刪。
六五四頁一0行中*'軍'*將*(軍)*最尊據刊誤改。
六五四頁一三行於是拜彭為刺奸大將軍集解引沉欽韓說,謂案文當為“大將軍刺奸”,時光武為大將軍,彭為其刺奸耳。今按:沉說是。亦如光武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而署賈復為破虜將軍督盜賊掾也。
六五六頁八行建武二年使彭擊荊州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光武紀遣彭擊荊州髃賊在建武元年十月。
六五六頁九行略*(十)*有*'十'*二縣校補謂“十有”二字當乙轉。今據改。
六五六頁一0行遂*(返)**'反'*擊破漢軍據校補改。
六五六頁一二行漢*(中)**'忠'*將軍王常刊誤謂“中”當作“忠”。今據改。
六五七頁五行至*(城)**'成'*安據校補改。
六五七頁七行*(若)**'鄀'*據郡國志改,各本皆未正。
六五八頁三行在南陽新*(都)**'野'*縣據集解引惠棟說改。
六五八頁九行沿江泝沔止黎丘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止”當作“上”。
六五九頁二行所得郡國按:汲本“得”作“分”。
六五九頁五行留威虜將軍馮駿軍江州按:集解引沉欽韓說,謂疑駿此時未能越巴峽軍江州,“江州”或“江關”之誤,即捍關也。王先謙謂下文方言田戎亡保江州,此“江州”是誤文。
六五九頁七行偏將軍屈充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袁宏紀“屈充”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